肉价继续下跌,调控力度加大,思路当走在市场前面
为了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平稳有序供给,农业农村部近日召开部门协调会议,要求加大政策支持,精准实施生猪产能调控和冻猪肉收储调节,促进生猪生产平稳健康发展。
众所周知,自生猪价格步入下跌通道以来,就一直震荡下跌。期间,有过短暂上涨,曾以为生猪价格将进入平稳区间。谁知道,春节之后,仍然一路下跌。截至3月16日,全国生猪平均价格12.62元/公斤,又比前一周下降2.0%,同比下降了55.7%。从猪肉价格来看,同期,全国猪肉平均价格22.65元/公斤,也比前一周下降2.1%,同比下降了50.0%,这已是猪肉价格连续5周出现下降了。
也就是说,虽然有关方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生猪市场、稳定生猪价格的措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产生明显效果,生猪价格仍在下降,对生猪养殖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一旦养殖户无法生存,将对未来生猪市场的平稳留下风险隐患。搞不好,就会出现生猪价格大起大落现象,不仅给市场带来不稳定,也会对居民生活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稳定生猪市场秩序、稳定生猪价格,十分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稳定生猪价格呢?显然,需要找到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的原因。有关方面给出的原因,主要是两大方面:一是生猪产能过剩,一是市场需求低迷。这两大方面的原因,或许都是生猪价格下跌的原因,但是,市场需求低迷显然不是主要原因,甚至不应当算是原因。因为,买肉不像买房,消费者会买涨不买跌。猪肉这东西,消费者不会因为价格下跌就少吃,等待猪肉涨价时再吃。也就是说,所谓市场需求低迷,只是有关方面找出的一个借口。真正导致生猪价格持续下跌的原因,是产能过剩,而且是产能严重过剩。
而从此轮生猪市场产能过剩的情况来看,恐怕不只是投资者、养殖户“冲动”的结果,也不只是投资者、养殖户追求高额利润的结果。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养殖户,是在地方政府的鼓动和鼓励下进入生猪养殖业、扩大生猪养殖产能的,且地方政府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和激励。如果不是地方政府的政策鼓励和支持,很多投资者是不大可能进入生猪养殖领域的,许多养殖户也是不会扩大产能的。在生猪产能过剩问题上,有形之手是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的。
不错,对投资者和养殖户来说,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他们的最重要目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投资者、养殖户,都会盲目投资生猪领域、扩大养殖规模。按照生猪养殖规律,一旦生猪价格过高,就必然会出现增加养殖规模等方面的问题,也会有一些投资者趁机进入生猪领域。只是,绝对不可能像这次的生猪市场,出现这么多的“新面孔”,养殖户也都将产能无限扩大。特别是新面孔,相当一部分是在地方政府的鼓励下进入到生猪养殖领域的。
事实也是,早在两年前,业内人士、专家就建议,要控制建立新的生猪养殖场,生猪产能已经严重过剩了。可是,有关方面和地方政府不闻不问,继续鼓励投资者进入生猪养殖领域,继续扩大产能。以至于到了去年下半年,有关方面还公开表示,生猪养殖产能终于达标了。而此时的生猪产能,已经不知道超标多少了。可见,在生猪市场、生猪养殖的调控方面,思路、思维落后市场多大距离。这样的调控,显然难以产生效果。
必须清楚,无论哪方面的调控,都不是单纯的市场调控、价格调控、产量或产能调控,而是思路调控、思维调控。如果思路跟不上市场的变化,思维跟不上市场的节奏,总是慢一拍,甚至慢几拍,就必然会出现调控不力、调控无效的现象。为什么在“房住不炒”定位没有提出前,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总是越调房价越高、越调房价涨得越快,就是思路、思维没有跟上市场的变化和节奏。而“房住不炒”定位,无疑找到了房地产市场的病根,从而在思路和思维方面,跟上了市场的变化和节奏,继而对市场实施超前调控、精准调控。
生猪市场也是如此,有关方面和地方政府绝不能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不能让生猪价格左右自己的决策,而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要多听各方意见。如果早在两年前就对已经出现的生猪产能过剩问题采取措施,叫停新建产能,生猪市场就不会出现产能严重过剩问题,生猪价格也不会一降再降。眼下需要做的,就是要帮助养殖户渡过难关,稳定市场,不要让养殖户大量退出,形成新的产能不足。纵然产能严重过剩,也是经不起折腾的,是需要平稳有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