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制造业,应当提高风险容忍度
金融支持制造业,应当提高风险容忍度
11月2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表示,要充分发挥宏观审慎评估考核激励作用,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单列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规模,实施优惠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投放。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更是国民经济的稳定器,只有实体经济稳,经济才会稳,只有实体经济保持有序增长,经济基础才会坚固而结实。保护实体经济应当也必须成为信贷工作的首要目标、根本目标。而在当前的经济结构下,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本盘,只有确保制造业稳定增长,实体经济才能稳定增长。因此,金融机构必须把支持制造业发展放在最为突出的位置。
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受利益驱动影响,金融对制造业支持的力度明显减弱,信贷资金大量流向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互联网等非实体经济领域,甚至出现过流向股市的不正常现象。特别是流向房地产市场,已产生两大不可忽视的风险。一方面,由于金融部门的过度支持,开发企业普遍出现了负债规模不断扩大、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风险不断积聚的现象。眼下,许多开发企业都面临严重的资金链断裂风险。而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就会直接传递到银行,变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导致居民负债过快增长,相当一部分居民都背上了沉重的房贷负债,影响了居民的其他方面消费,也制约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重要的,一旦出现房价下跌,会直接影响广大居民的心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不稳定因素。
很显然,信贷资金的投放,到了必须有效改善结构的时候了,也到了必须重视制造业、支持制造业的时候了。如果到了今天这个地步,金融机构仍然想着支持房地产开发、支持虚拟经济,而不重视对实体经济、制造业的支持,金融行业面临的风险也就将会越来越大。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支持制造业呢?思想上重视、工作上积极当然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但是,按照金融审慎原则,银行在对制造业发放贷款过程中,又常常会受制于抵押、担保等方面的强大压力。如果制造企业不能提供有效的资金抵押、企业担保,要想从银行获得足够的信贷资金支持,也是非常难的。更多情况下,支持制造业会停留于文件、会议和口头上,而很难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中。其中,贷款风险比特币制会伴随着每位信贷工作者。
为什么银行愿意支持开发商,就在于研发企业能够提供土地和房产质押,看起来很没风险。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土地和房产,有多少是真正属于开发企业自己的,其使用权又能够值多少钱,银行心里非常清楚。想一想,很多政府融资平台能够把上面堆满了建筑物的土地以高额价格向银行贷款,如果拆迁的话,这些土地是价格倒挂。但是,银行心里踏实,不会犯错误,也不会被追究责任。
相反,制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一旦出现市场变化,就可能出现亏损,甚至破产。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在责任追究方面,就会对信贷员等产生极大影响。因此,与其少贷,也不愿承担风险的想法,就出现了大多数银行工作人员的身上。对制造业的信贷支持,也就很难真正落地。
由于信贷支持力度不大,制造企业不仅投资的热情不高,创新的欲望更不强。因为,企业需要的资金没有保障,一旦将自有资金用于投资和创新,就很有可能出现后续资金跟不上的现象。很多人在指责联想等大型企业为什么不投资芯片等高难技术,从主观上讲,可能这些企业都相对自私、相对保守,缺乏创新精神。但是,从金融环境来看,从总体上讲,也是不支持企业创新的。制造企业、创新型企业既难以从银行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所获得的资金也是成本极高,根本无法适应创新需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对制造业发展、制造业创新予以更多的信贷支持,更高的容忍度和宽容性,那么,制造企业要想发展,要想提升创新能力,难度就非常大。所以,央行要求商业银行在支持制造业过程中,能够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希望能够说到做到,能够让商业银行真正动起来、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