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不对国企进行改革,国企员工现在会怎样?
假如不对国企进行改革,国企员工现在会怎样?
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受疫情影响,企业运行压力加大,就业形势也比较严峻,虽然开放地摊等扩大就业渠道。但是,仍然面临一些压力,尤其是那些在原国企工作,现在年龄较大,但也需要想办法就业的员工,禁不住问,假如不对国企进行改革,国企员工现在会怎样呢?会不会议现在更好呢?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沉重的问题,也是一个让很多人听起来有点苦涩的问题。特别是国企改革中买断工龄、置换身份、进入社会的员工,而现在又过得不是太好的人,可能会有不少的怨言,也有许多辛酸的眼泪。但是,这又是一个跨不过去的坎,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
如果不推行改革,不让员工走向社会,继续维持到现在,这些年过去,预计现在企业的日子会更难,下岗的人员也要比改革前多很多,经济风险更是无法避免,特别是金融风险,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因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外资的大量进入,国企的管理体制已经完全不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国企要走市场化之路,参与市场竞争,最大的问题就是员工的观念问题,就是员工“国有员工”的身份问题,会让企业的效率效益都难上去,难以适应市场竞争。
不仅如此,国企大而全、小而全的管理模式,如学校、幼儿园、医务室、大后勤等,也让国企会越背越重,运行成本越来越高,根本没有办法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竞争。同时,不讲成本、不计代价、只讲规模和数量、不看效益与效率的运行和管理方式,也会让国企在竞争中处于十分被动的格局。
应当说,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行的国企改革,是国企能够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竞争、且没有被淘汰的最主要作用。正是国企改革的全面推行,且地方大多数企业都进行了改制,才使得传统国企焕发了新的生命,有了新的活力,从而增加了就业。更重要的,国企经营体制的改革与转型,给了民营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更多的公平竞争机会,从而使整个经济的活力有了较大增强,为经济发展、居民就业、收入增长、国力提升中等打下了坚实基础。否则,国企员工照样会面临下岗的格局。
需要反思的是,在上世纪90年代起的国企改革中,对员工的安排是存在比较大的缺陷的。尤其在一些地方,为了把国企改革当作政绩,在制度安排、方案设计、改革程序、员工利益维护等方面,都没有充分考虑和安排好的情况下,就匆匆改革,其中,经营层接盘是最大的问题。最终,把土地等优质资源,都受让给了接盘的经营层,而经营层又没有足够的能力把企业搞好,更多的是看中了企业的资产,并在城市建设中因为土地大幅增值,获得暴利,员工利益则没有保障。
所以,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国企改革,方向是对的,操作上是存在一定问题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新一轮国企改革也就特别强调了员工利益保护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应当说,新的改革还是比较规范合理的,是有利于促进国企更好发展的。尤其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今后国企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