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制造业才能让就业之水源源不断
4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着力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采取务实管用措施稳定制造业、外贸企业等就业规模,突出就业导向优化高校专业设置,面向市场需求提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质量。
现在和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就业都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抓好就业,是各级必须完成好的一项根本任务,没有任何可以讨价还价的余地。不仅要完成好,而且要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好,还要防止顾此失彼、大起大落现象,确保就业稳定有序可持续,确保居民不被就业所困扰,确保政府不因为就业失去号召力和公信力。
稳定就业,需要开辟更多渠道,拓展更多空间,需要从各个方面下功夫,需要大力培育更多新的就业载体,需要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居民、特别是大学生自主创业,给创业者提供各种政策支持和良好服务,让创业者通过创业,创造更多新的就业机会,形成创业方面的良性互动,实现就业的良性循环。
但是,从这些年来就业工作的实际来看,虽然就业的渠道越来越多,就业的空间越拓越大,但是,最稳定、最巩固、最长久,也最可持续的就业载体,还是实体产业、尤其是制造业。一旦制造业对就业的需求量增加,就业之水就会源源不断,就能比较稳定地巩固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展示就业水平。即便制造业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运行困难很大,收入水平也不是很高,但是,在吸纳就业方面,仍是各种就业载体中最为稳定而有序的,是吸纳就业最重要的载体和通道。也就是说,稳定了制造业,也就稳定了就业的基础,稳定了就业的信心,稳定了居民的就业希望。
制造业一直是就业的基本载体。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一直是吸纳就业最多,也是最稳定的领域。特别在房地产市场没有放开、虚拟经济没有大量出现、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的情况下,就业主要依靠制造业。作为另一个主要就业载体的商业,也必须以制造业发展为基础,由制造业提供可用于交易的商品。虽然随着就业载体的不断增多,就业渠道的不断拓宽,制造业吸纳的人数在就业中的比重下降,但是,仍然是就业的主渠道,也是就业最稳定的渠道。特别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后,制造业的就业功能更是得到了充分发挥,其在就业中的地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展现。凡是制造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在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也最小。一个越来越明确的共识,就是制造业才是稳定就业的基础,只有稳定制造业、发展制造业,才能让就业的基础越来越稳固、越来越具有可持续性。
制造业面临比较大的发展困难。虽然制造业对就业的作用非常巨大,长期以来,制造业也一直扮演着就业主渠道角色,但是,制造业发展也面临着非常大的困难,特别是房地产市场过快发展以来,制造业被边缘化现象十分严重,社会资本、社会资源撤离制造业的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眼下的制造业都处于非常困难的状态,特别是中小微制造企业,既是民本企业,也是困难最大的群体。正视制造业困难,了解制造业困难的原因,找到制造业困难的症结,从而对症下药,是必须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的工作。制造业可以经历苦难,但决不能让制造业永远生存在苦难之中。制造业困难越大,对就业的影响就越大,为制造业脱困创造良好的条件,是各级必须形成的共识,也是政策制定的落脚点。
稳定制造业就是稳定就业基础。不管其他领域对就业的贡献有多大,也不管其他领域发展得多么红红火火、轰轰烈烈,稳定制造业都是最紧迫、最重要的,也是稳定就业最根本的方面。没有制造业的稳定,就没有就业的稳定。这个道理,非常简单,但真正能够理解和尊重这个道理的,还不是很多。更多地方在制定发展规划、出台支持政策、提供资源帮助等方面,真正用心于制造业、尤其是中小微制造业的,还非常非常少。更多情况下,还是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导致就业基础始终难以坚实稳固。因此,必须重申以制造业来稳就业的思想,把稳定制造业作为稳定就业的基础工作,一着不让、坚定不移地抓好,抓出成效,抓出水平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