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优势资源汇聚上市公司也要积极稳妥、把握节奏
业内人士认为,2023年将是国企改革大年。随着央企专业化整合、混改上市、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等多项改革持续深化,更多优势资源向上市公司汇聚。更大力度的资本运作,将为资本市场注入新活力。
随着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实施到位,各项改革基本完成,新一轮改革也将全面启动,特别是央企专业化整合和混改上市,会成为新一轮改革的重头戏,也是资本市场最为关注的重点之一。一旦央企将优势资源汇聚于上市公司,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是非常大的。关键就看,以怎样的方式,采用什么样的时机,用多大的力度,从哪些角度将优势资源汇聚于上市公司。
客观地讲,央企的优势资源汇聚上市公司,对资本市场是能够形成利好的,正向作用也是会比较明显的。前提是,一定要积极稳妥,把握好时机,掌握好分寸,控制好节奏,运用好手段,而不是“一窝风”。如果央企优势资源汇聚上市公司也搞“大跃进”,搞“一窝风”,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就不只是正向,还有反向,就不只是利好,也有利空了。
要知道,央企大多规模大、优质资产多、优势资源集中,一旦汇聚于上市公司,所需要的市场资源也会很大,少则百亿,多则数百亿,甚至上千亿。这样的融资规模,对尚不十分成熟,或者说适应度还不是很强的A股市场来说,还是会形成比较大的压力的,投资者、尤其是普通投资者还是比较害怕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把握好央企优势资源汇聚上市公司的节奏,切不可给市场形成太大的压力。
事实也是,从近两年海外市场、特别是美国市场回归的中概股情况来看,凡是进入A股的中小公司,市场表现都很好,对市场的正向作用、积极作用还是比较大的。相反,规模很大的央企,则对市场形成了比较大的压力,如通信企业的回归,就给市场增添了相当大的压力,其本身的市场表现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市场表现没有能够与企业的经营效益形成良性互动,投资者对企业的认可度没有与企业的实际经营效益形成有效的衔接,也没有成为价值投资的正向互动。
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在今后央企优势资源汇聚上市公司工作中,是否一定要最大限度地把优势资源全部汇聚到上市公司,或者为了更多融资,把并非十分优质的资源也借机汇聚于上市公司,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一旦形成趋势,央企的规模过大、融资的数量过于集中,其对资本市场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
更重要的是,全面注册制工作已经推开,其对资本市场带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给市场如何扩容带来了新的担忧,很多投资者担心,会不会出现大批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现象。对此,管理层和业内人士也反复解释和说明,全面推行注册制,并不会出现上市公司大规模增加的现象,仍然会对拟上市公司的情况进行一定程度的审查和调查。特别是退市制度会进一步严格和规范,也会让拟上市企业更加敬畏市场、敬畏上市。即便如此,也没有能够完全消除投资者对全面注册制推行后市场容量问题的担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央企在优势资源汇聚上市公司问题上再过于急躁,不积极稳妥,不精心安排,也会造成市场新的恐慌和担忧的。自然,需要央企做出更加谨慎和稳妥的考虑,需要在优势资源的选择和整合方面,更加积极、谨慎、有序,把真正优质的资源汇聚于上市公司,且在汇聚过程中,不要一次性全部汇入,而是分批、分期地汇入,从而给资本市场带来可持续的优势资源补充,让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可持续性、健康性更强。
事实也是如此,就如人吃东西一样,再好的东西,也不能一次吃太多,不能嚼不烂就咽下去,否则,也会形成消化不良,甚至肠胃堵塞问题。央企优势资源汇聚上市公司,对资本市场绝对是好事,也是促进。要求是,必须积极稳妥,要依据市场情况,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地汇聚,切不可不讲规律,不顾实际。否则,好事就有可能办坏,既不利于市场稳定健康,也不利于企业优势资源效率的提升和扩大。良性互动,才能让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效果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