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调研创新高,也是对市场和企业的尊重
2022年金秋未至,公募基金调研上市公司频次和数量已超去年全年水平,并刷新历年之最。数据显示,今年以来141家公募基金调研上市公司总次数7.22万次,已超去年全年水平,刷新了历年新高。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公募基金调研热情增强、数量创新高,主要是受部分区域疫情影响,出差困难加剧,促进了线上交流,使线上交流成为主要的调研形式,有的公司每天都安排多场线上交流,交流时长也不断延长。同时,另一方面,今年股市震荡幅度加大,波动较大,板块轮动加速。这就要求无论是基金经理还是研究员,都要更加密切地进行一线调研,了解最新情况,从而做出更加精确的分析与判断。
应当说,这些方面的原因,确实都是公募基金调研次数持续增多、调研内容更加广泛、调研角度更加新颖的重要方面。但是,却不是根本原因,公募基金调研增多的根本原因,是对市场的尊重,也是对企业和投资者的尊重。因为,无论是基金经理还是研究员,如果不能对市场、对企业有充分了解,不能深入到市场和企业的内核,所做的分析和预测,就都有可能是浮于表面,可能是为了应付。即便投资成功,也是碰运气。为什么在市场行情好时,再差的基金经理也能赚钱。市场行情不好时,此前再有名的基金经理也露出“真”面目,就是运气成分太多,真实水平太少。
实际上,无论是市场行情好还是市场行情差,无论是估值超过企业实际水平还是估值偏低,机会都是均等的,关键看基金经理的水平,看研究员拿出的研究报告有几分可信度。真正的好基金经理,是在市场行情不好时才展示能力的。而真正的好研究员,也是在市场行情不好时,才能够看出研究报告的真实水平的。
这也意味着,调研是衡量和判断基金经理好差、研究员水平高低的关键。凡是对调研工作重视、对调研报告认真的基金经理和研究员,工作都不会差到哪里。他们或许不会像有的基金经理那样,突然冒尖。但是,他们也绝对不会像有些基金经理那样从天上掉到地下,他们会始终处于比较优秀的行列,业绩细水长流,而不是大起大落。
而从这些年来公募基金的发展来看,注重调研和分析的基金,一直表现得比较好,也一直能够给投资者带来稳定的回报。相反,有些基金,今年可能一下子冒得很高、分红很多,到了第二年,就有可能落到地底下,把先前赚的全亏了还远远不够。这就是撞大运的基金和基金经理、研究人员。因为,他们没有真正深入到企业,尤其没有深入到企业内核,从而拿不出企业的真实情况和发展前景,提不出好的投资意见和建议,无法做最准确、最精确的分析与判断,只能撞大运。
一只基金,如果也去撞大运,又与散户有什么区别呢?那养那么多的基金经理、研究人员干什么呢?不如全部解散回去撞大运好了。在这样的情况下,把基金经理和研究人员全部赶到企业、赶到市场,就显得极其重要。而且,凡是进入市场和企业的基金经理,必须真心进、认真进、全身心进,而不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或者小和尚念经。
不难看出,近年来,基金经理和研究员等,调研的热情确实有了很大提高,除了疫情和股市波动扩大的因素之外,与公募基金对基金经理、研究人员的要求提高也是密不可分的,很多公募基金都要求基金经理和研究人员必须多跑企业、多了解企业情况,而且拿出来的调研报告等,要经得起推敲和质疑。否则,就是不合格。这也难怪,有些基金经理和研究人员要跳槽,要跑到其他行业。因为,继续撞大运、滥竽充数,已经混不下去。
事实也是,公募基金能否在市场站稳脚跟,能否在竞争中取胜,能否让更多的投资者信任,就必须拿出实实在在的业绩,且必须业绩稳定,而不是大起大落。千万不要以为只要成立了基金,就有规模效应。不是那么回事,基金能否赚钱,在于对市场的充分了解,对企业的充分了解。只有通过持续的、深度的基本面研究、企业内核剖析,才能不断强化对产业、对行业、对企业的基本面理解、前景预测,才能不断提升投资的有效率和成功率,才能稳定提高投资胜率,也才有机会为投资人提供可持续的业绩回报,投资者才会对基金充满信任。否则,会被投资者用脚投票。这些年来,被投资者用脚投票抛弃的基金经理等,可不在少数,包括前期比较火的基金经理,也享受到了这一“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