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送工作”,这样的“空头支票”要少开
地处广西东南部的玉林,与广东省交界,下辖北流市、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兴业县、玉州区、福绵区7个县(市、区)和玉东新区。2021年,玉林城镇人口为293.11万,乡村人口为288.47万,城镇化率为50.4%。
同期,全国城镇化率为64.72%,玉林的城镇化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作为广西的第二大城市,又紧靠经济发达省广东省,对玉林带来的压力确实不小。也正因为如此,在玉林,掀起了一场城市“造人”运动,提出到2025年,要新增50万常住人口。这可不是一个很低的目标,别说是玉林这样经济发展水平一般的地区,就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要在短短的四年时间内新增50万常住人口,也是压力非常大,难度非常高的。
那么,玉林将如何来完成这项艰巨任务呢?从玉林方面的做法来看,也让人为玉林深深捏一把汗。一方面,玉林把“增人”任务全部分解到各县(市、区)。其中,北流市10.5万人、容县5.9万人、陆川县7.6万人、博白县13万人、兴业县5.1万人、玉州区3.5万人、福绵区3万人和玉东新区1.4万人。如博白县,四年要新增13万人,这可不是一点半点的压力。如果完成不了,将如何处理呢?另一方面,买房送工作,用房换人、用房引人、用房拉人。根据已经出台的《玉林市关于加快人口进城若干政策措施》,当地负责向进城购房且未就业的新市民推荐3个以上就业岗位,薪酬不低于玉林最低工资标准。“买房送工作”,别说是玉林市,就是经济比较发达、就业状况较好的城市,也不敢如此出台政策。因为,真的有50万人进入城市,玉林怎么可能提供出150万个有效工作岗位给“新市民”挑选。而从玉林市给出的条件来看,薪酬不低于玉林最低工资标准,这样的条件要想吸引到人,恐怕是一厢情愿。
一座城市,能不能吸引人,除了需要有政策支撑之外,最主要的还是要看城市的魅力和影响力,看城市能够给居民带来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条件。深圳等城市拥挤不堪,已经不是劳动力大量涌入,更是人才的广泛集聚。与深圳相邻的东莞市,过去只是一座县级市,现在也已经成为GDP万亿俱乐部的一员。深圳靠的是科技力量、高科技企业遍布、产业兴旺,东莞则主要依靠深圳、香港和广州的产业溢出效应,大量企业转移到东莞。有了产业,自然就会出现劳动力大量集聚的现象,人口自然会不断增多。因此,深圳也好,东莞也罢,自然不需要依靠送工作来吸引外地人来买房,也不可能以这样的方式来鼓励外地人来买房。送不送工作,只要到了深圳和东莞,找一份工作的难度还是不大的。有了一份较好的工作,最终也可能在这里买上一套与自己经济能力相适应的房。先有工作后有房,这是正道。
那么,玉林的“买房送工作”政策,“送工作”的基础条件在哪呢?产业优势在哪呢?如果玉林的产业优势足够的强,就业条件足够的好,收入水平足够的高,外地人不需要以“买房送工作”的方式,就会大量涌入玉林。所以新增人口效应难以形成,就是因为玉林缺乏有效的产业基础,不把重心放到如何通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地提升产业发展能力、不断地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等方面。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魅力,而想通过“买房送工作”的方式吸引人口流入,太想当然,也太一厢情愿了。
而所谓的“买房送工作”,在没有产业做基础的条件下,极有可能是一张“空头支票”,到时候,会出现“欺骗”现象,会让购房者认为政府的行为是欺骗,是不讲诚信。因为,政府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不可能让入城人员感到满意,玉林也没有这样的产业基础和条件。对购房者来说,并不是只要提供几个工作岗位就是能够接受的,劳资双方必须互认,才有可能形成共识。恰恰是,玉林是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的。
所以,玉林真正想要城市人口增加,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发展经济、壮大产业、提高居民收入,而重中之重,就是改善营商环境。靠卖房增加人口的方式,只会让城市变得更加干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