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质量如何,看大股东、董监高的态度
4月11日,证监会、国资委、全国工商联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指出,鼓励大股东、董监高长期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在股票出现大幅下跌时积极通过增持股票的方式稳定股价。审慎制定减持计划,严格遵守关于减持的披露、数量、价格、时间要求,规范、有序减持。
这是一份意味深长的文件,也是一份要求比较明确、指向比较明显的文件。国资委代表国有企业,工商联代表民营企业。可能因为分工原因,也可能因为市场的实际状况决定,作为国有企业的另一个监管机构,也就是金融保险等国有企业的监管部门——财政部,没有参与到文件的制定和发布中来,是否向外界释放信号,通知主要是指非金融等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而这类企业是资本市场的主要力量。而金融企业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总体是平稳的,不需要更多政策层面的要求。稳定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资本市场也就整体比较稳定了。
我们注意到,此次发布的通知,内容并不多,文件也不长,只有三大方面、12条要求,都是干货。其中,涉及大股东和董监高的,有多条。如大股东和董监高持有上市公司股权问题,通知就明确要求,鼓励大股东、董监高长期持有公司股份、当股票出现下跌时,要主动增持股票,而不要减持股票。同时,要求大股东审慎质押股票、尤其是增加质押股票,避免给投资者带来心理冲击和影响,避免投资者对企业失去信心。
事实也是,上市公司的质量如何、前景如何、有没有投资价值,从大股东和董监高对待上市公司的态度就能看出大概。凡是对企业充满信心、充满希望的,大股东和董监高就不会轻易抛售股票,而是会长期持有,甚至增持。只有对企业没有信心、不抱希望了,才会抛售企业股票,套现而去。这也意味着,大股东和董监高对待企业股票的态度,可以作为上市公司质量优劣的评价器、是否应当持有的风向标。如果大股东和董监高都在抛售股票,那就赶快远离这样的公司。反之,则跟进。
而从近年来的情况看,能够对公司一直抱有信心、一直持有公司股票,甚至不断增持公司股票的上市公司大股东、董监高并不多,更多情况下,解禁期一到,有些大股东、董监高就开始减持了,有的还会通过释放一定利好信号,拉高股票后出货。结果是,大股东和董监高减持行为一实施,企业股票价格就开始不断下跌。这样的现象,在新发行的股票中尤其严重,尤其需要关注。
要知道,投资者、特别是普通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判断,只能通过企业发布的财务数据以及机构发布的研报等作为依据,而无法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运行效率、盈利能力、发展前景。相反,大股东和董监高则对企业情况了如指掌,十分清楚企业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自然,大股东和董监高的行为,也就会成为投资者选择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凡是大股东和董监高能够长期持有股票的公司,大多是值得信任的,是可以跟随大股东和董监高一起长期持有的。相反,对那些解禁期一到就发布大股东和董监高减持消息的公司,则不能再信任、再持有其股票。
果真如此,那些被大股东、董监高等“抛弃”的上市公司,就应当成为市场“弃儿”,不应当被宠爱。否则,会给投资者带来伤害的。毫无疑问,也就对大股东和董监高的行为形成了非常重要的约束。对大股东和董监高而言,如果内心对企业充满信心、对企业前景充满希望、对管理团队充满期待。也就不会做出减持上市公司股权的决定,而是会长期持有上市公司股票,还会不断地增持企业股票。
近两年来,受市场波动加大影响,很多上市公司都出现了股价持续下跌、市值大幅减少现象,因此,大股东、董监高等增持上市公司股票的现象增多。那么,这些增持行为,到底是对企业发展前景有信心呢,还是为了减缓上市公司的股票下跌幅度、稳定股票价格需要,一旦股价稳定了,仍会做出抛售或减持行为。或者是在监管压力加大情况下的被动增持,都需要分析。如果是对企业发展前景有信心的增持,无疑是投资者最能接受,也是投资者最信任的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投资者就会积极行为,配合大股东做好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工作,从而让企业的市场形象越来越好,越来越受投资者关注。其他的,可能就很难说了。
所以,通知鼓励大股东、董监高长期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在股票出现大幅下跌时积极通过增持股票的方式稳定股价,并审慎制定减持计划,是非常好的举措,也是想通过这样的要求和方式,真正在资本市场形成优胜劣汰的良好机制,让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大股东、董高监的行为,用行动评价,用行动鞭策,用行动干取舍。最终,那些滥竽充数者,也就不可避免地会被投资者淘汰、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