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腰斩”,市值缩水上百亿,后续调整策略不明,“双减”成压死巨头新东方的最后一根稻草?

紫荆财智 2021-08-18 23:47

文丨zy

来源丨大公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近日,受“双减”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利空影响,A股、港股教育板块全线下挫,多只教育股跌停,其中教育股巨头新东方跌幅尤为惨烈。新东方港美股一度开盘腰斩,市值蒸发上百亿。

不过据记者走访北京新东方线下校区后发现,目前新东方线下培班课似乎并未受到“双减”影响。但后续如何调整k-12相关课程以应对此次政策变化,公司管理层却未能给出一个明确答复。长远来看,随着中国教育行业进入“监管常态化”,“双减”将给新东方业绩增长逻辑带来巨大冲击。

线下K-12业务未受影响

下一步调整策略仍不明确

“双减”冲击下,新东方线下校区现状如何?

在“双减”意见发布一周后,记者以学生家长身份走访了多个北京新东方线下校区。走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各校区运营正常,部分校区线下课堂已陆续复课,k-12教育课程也照常上课,同时并未因“双减”影响而出现大规模退费。新东方线下k-12业务似乎并未受到“双减”太大冲击。

据北京东城区珠市口校区销售人员介绍,过去一周,该校区并未收到停业或停课通知,已经开班的培班课仍照常上课,k-12课程也可以在官网或微信上正常报名。但根据总部下达的“双减”意见自愿公告,如果后续收到课程调整或取消的通知,各校区会提前告知学员。如果有学员想退费,可以随时申请。但据她透露,过去一周该校区并未出现因“双减”申请退费的情况。

记者之后又走访了其他几家校区并致电和网上咨询了新东方总部核实,得到的回复大致相同。登录新东方官网,截止本文定稿,K-12教培课仍可以正常报名。

在对北京新东方丰台某校区销售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过去一周,她所负责的学员中仅有小部分家长因担心机构停课而咨询过,但并未有人因此退费,倒是有些家长因为该校区线下课堂迟迟未复课而转报已恢复线下授课的机构课程。

对此,她认为,“可能是因为“双减”政策刚刚出台,具体如何执行大家都不清楚,既然没有停课,学生还有上课的需求,所以家长们目前关心的还是课程安排、教学质量的问题。

对于接下来k-12课程将会作哪些调整?该新东方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还没有接到总部的通知,之后相关业务如何调整不是很清楚。据现就职于新东方出国留学部的教职人员向记者透露,过去一周,老师们也并未收到调整通知,学校内部也没有太大变化。“大家都是听消息,但听说其他机构有一些已经开始裁员和变动了。”

针对这一问题记者致电新东方投资者关系部询问,但电话无人接听。据新东方7月31日发布的最新公告显示,新东方取消了原定于下周发布的2021财年第四财季财报以及电话会议,后续何时进一步更新仍不可知。

从目前新东方对此轮强监管意见出台后的反应看,后续如何有效调整k-12业务来应对政策变化,管理层似乎还没有一个明确策略。

中信证券认为,此次“双减”意见落地,宣告K12学科类培训机构正式进入漫长的转型调整期。同时,政策也对高中学科类机构和学前教育机构提出一定的规范和监管。未来学科类培训发展困难重重。


监管导向成影响K-12增长核心因素

“双减”冲击新东方业绩增长逻辑


虽然“双减”对新东方线下业务的负面冲击目前还没有完全显现,但从此意见发布后,新东方股价在二级市场上的持续低迷,不难看出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悲观。那么“双减”对新东方的“杀伤力”到底有多大?随着中国教育行业进入“监管常态化”,“双减”将冲击新东方业绩增长逻辑。

其实早在今年年初,针对国内教培行业的各项监管政策就已陆续出台,反映在二级市场上就是教育行业整体承压,教育股普遍走跌。据平安证券研究所统计,截至6月11日,中国教育指数(全球范围内中国教育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跌幅达到 28.18%,与 2020 年度整体涨幅 32% 形成鲜明对比。

新东方作为国内教育巨头,2021年上半年港美股股价走势也符合行业整体趋势。

二级市场的普遍跌落标志着教育行业正从“资本化”进入到“去资本化”过程。多鲸教育研究院认为,2020年后,中国教育行业将迎来监管常态期。监管导向成为了影响K12教育领域增长的核心影响要素。

在这一行业发展趋势下,此次“双减”意见的重点就是对校外学科类培训进行强监管,同时抑制校外K-12教培行业资本化。中信证券认为,此次“双减”意见主要从校内、校外两个角度推进教育体系改革。校内方面,通过一系列措施来达到为学生减负,提升校内教育质量,降低教育成本,同时,通过“深化高中招生改革”等措施消除教育“内卷”,让素质教育回归常态;校外方面,则是具体对校外培训机构审批、融资、运营机制3个方面的强力压制来达到去教培行业资本化。

对新东方来说,此次“双减”意见的监管范围涵盖其3大主营业务,监管重点学科类k-12教育不仅是其重要营收来源,更是其业绩增长动力。因此,长期强监管将导致其业绩“护城河”遭到破坏;同时意见中强力遏制校外教培机构在融资、运营机制方面的资本化运作又将导致新东方k-12业绩增长逻辑受到冲击。

业务层面看,此次意见除重点改革的k-12教育外,还提出针对学前教育和海外教育的改革细则,而这两类教育服务也是新东方主营业务。据新东方官网介绍,目前新东方6大主营业务分别是外语培训、中小学基础教育、出国咨询、学前教育、图书出版等。而这两条细则“规范学前教育治理”(学前教育)和“禁止提供境外教育课程”(海外教育),背后主旨是“缓解内卷低龄化”和“打击教育阶级分化,收窄留学风口”,分部从需求端和业务端冲击了新东方这两项业务的潜在收入增长。

k-12教育在近年来已升级为新东方的业务“护城河”。新东方虽起步于留学培训,但2009年后逐步将战略重点转移至K12教育市场。据新东方2018年—2021Q1财报数据显示,自2018财年起,K12教培业务营收占比逐年攀升,2021Q1季报显示,K12业务收入在总营收中占比已高达70%,成为新东方营收主要来源。

尤其在疫情期间,新东方海外和留学业务不能完全恢复,新东方2021Q3业绩能强劲复苏全靠K-12教育收入。从新东方官网获悉,新东方k-12教育主要包括泡泡少儿班(小学教育)和优能中学课程(初高中教育)。通过整理这两项业务从2020Q1—2021Q3季度收入增长可看出,在2020年全年增速放缓后,2021Q1季度两项业务收入开始复苏,并持续提速。

那么此次“双减”细则中针对k-12课程培训时长、开课时间、学习方法等的强监管将极大影响新东方k-12业务的开展,并最终导致盈收缩减或增长放缓;外加其他主营业务又存在收入规模萎缩的潜在危险,新东方未来业绩表现堪忧。

对此,TH Data Capital分析师Tian X. Hou预测,鉴于此次新意见的目标范围,基于目前TH Data Capital所掌握的数据,预计新东方占比75%的营收都将受到影响。

“双减”从融资、运营机制等方面对校外教培机构“去资本化”则从根本冲击了新东方业绩增长逻辑。那新东方k-12业务增长逻辑是什么?以德邦证券分析师花小伟对新东方在线分析为例,可以总结出,新东方业务增长逻辑可以归于两个点,首先从行业层面,当下社会日益加剧的“内卷”焦虑使家长和学生对高校的追求更甚从前,保证需求端始终充足;第二个是新东方加大对线下学校中心和学校的扩建和大力执行OMO战略。

不同于其他k-12教培机构,新东方拥有大量线下校区资源,一直专攻线下网点的扩张,而为抢占疫情后的市场机会,新东方押宝OMO战略,加速线下线上教学融合。

OMO战略对技术和研发有更高的要求,需要在研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投入大量成本,财报显示,新东方近年来成本费用逐年升高,除了线下校区扩张的费用,还有就是发展OMO教育生态系统相关的成本和开支投入。2021Q3财报显示,新东方的营收成本达5.39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5.5%。

数据来源:公司财报

从近8个月的费用率变化和最新季度的成本支出看,新东方“押宝”的OMO战略显然是非常“烧钱”的。从2018年俞敏洪首次提出尝试OMO,到近2—3年来的大力发展,此次“双减”对教培行业的“去资本化”或将迫使新东方不得不放缓其OMO战略扩张速度。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细则中还提到将对可能会影响学生独立思考的一些软件、技术和不良学习方法进行强监管和规范;同时强调要加强管控校外培训机构利用线下新媒体、广告进行培训宣传...而以上这几条细则,都可能会使新东方在开展OMO战略模式时触及合规问题。

OMO战略发展遇冷外加降低内卷导致的市场需求下滑,“双减”冲击下,新东方或许不仅要思考业务转型方向,更要重新构建企业的业绩增长逻辑。

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发布内容信息仅供参考,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投资需谨慎

相关证券:
  • 新东方在线(01797)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