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新基建核心赛道
顺周期的大年刚过,逆周期行情又要来了。
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的预期已经弥漫在资本市场中。
仔细分析下,会议已经从两个角度明确了明年发展的主要趋势。
首先,“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这里可以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方向会以新基建为主。
传统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作为主要经济助推器的任务已经完成,再来高举高打肯定不合适。
前不久央妈和银保监会也明确表过态,不会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新基建作为这轮的投资重点也就板上钉钉了。
同样的情况也曾出现过,18年的经济工作会议的时候,就把5G基础设施作为19年的经济建设重点任务之一。
然后19年年中就开启了一波以5G概念为首的科技股行情,所有跟5G基建相关的板块像基站、主设备、光纤光缆、光模块、射频天线等都出现巨大涨幅。
这次信号出来后,明年的相关板块就非常值得关注。
其次,会议中涉及新能源的内容是,传统能源逐步退坡情况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基础之上。
这里的“安全可靠”说的就是电力的消纳问题。
电力不容易方便的储存,无论风电还是光伏,把电力生产出来后都要考虑怎么消纳。
如何将电力从富余地区用特高压等技术运输到缺电区域,如何通过蓄能、储能方式,解决光伏电站昼夜供电不均衡的矛盾,又如何将电力实现就地消纳,较好匹配供需双方。
今年夏季之后出现的“电荒”,本质上体现了供用电需求差额拉大和区域间电力差异等问题。
新能源的发展速度太快,但电力系统的消纳能力并不能完全跟上,导致弃风弃光问题一直存在。
未来要推动新能源成为电力供应主体,新型电力系统是必须要建的,所以目前的政策导向,已经从补贴开始往消纳和碳权交易这两个方向转。
上面两块内容,基本就奠定了电网会是本轮基建投资的主力军。
逆周期下的电网
明年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逆周期调节会成为政策的主旋律。
疫情反复的大背景下,对冲经济下行最简单粗暴的方法还是基建,电网作为基建的重要部分,
会深受宏观环境的影响。
历史上,电网投资的逆周期属性非常明显,具体表现为电网投资规模和GDP增速呈现负相关性。
历史上电网投资增速与GDP增速的关系
每当季度数据出现下滑时,电网投资都会起来,这个情况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一直没有变过。
之前的年份中,类似于当前逆周期的情况总共出现三次,分别是2011年、2014年和2018年。
相对应的,电网投资增速在上述年份也出现明显增加。、
以特高压举例,我国特高压直流已走过两轮高峰规划期,而这两轮分别与逆周期的时间点重合。
第一轮是14、15年,特高压核准开工出现小高峰,集中批复12条特高压交直流线路,随后开始逐年下降。
第二轮是18年的时候,也因为经济运行压力,催化了特高压大规模建设作为逆周期调节手段,总共规划了“五直七交”12条特高压工程。
相较于传统的铁路、公路基建,电网有新基建属性加持,社会接受度更高。
对于国家而言,电网的投资收益也较高,差不多1块钱电网投资带动3块钱的产业链GDP。
所以,在逆周期、稳增长背景下,电网板块出现趋势行情也理所应当,比如18年整个股市系统性下跌的时候,国电南瑞依然能实现正收益。
而经济出现失速下行的信号,往往是电网建设上行的始点。
电力问题怎么破?
国内新能源的发展速度很快,风电光伏已经具有了一定经济性。
陆风和光伏的的度电成本大约在0.2-0.45元之间,基本不再依赖补贴,实现平价上网。
尽管煤电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会是国内的主力电源,但经济性的问题解决后,新能源变成主力只是时间问题。
电源侧结构中风光占比上升,电力系统如何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稳定运行,就成了当前的最大挑战。
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双高、双峰”。
“双高”是指新能源占比高和电力电子设备占比高,这是电网将会面临的一个新的形态。
双高会显著影响电网的平衡能力和调节能力,降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比如中东部12省用电量占全国的50%,而新能源装机占全国不到10%,而西北五省用电需求不到全国15%,而新能源装机占全国的35%。
这样电力供需在空间上产生了不平衡。
另外,大比例的电力电子设备,也会导致系统转动惯量持续下降,整个电力系统电压的稳定和无功支撑需求越来越高。
“双峰”指的是新能源的供需高峰存在错位,风光发电的波动性大,又不可调度,会导致出力曲线与负荷曲线失配。
光伏出力、负荷曲线
比如中午是风光发电的高峰,用电需求是低峰,而到了傍晚风光发电低峰的时候,用电需求是高峰。
季节上来看,用电高峰在冬夏,发电高峰风电在春秋,光伏水电在夏秋,发电的季节高峰与需求也存在不匹配的情况。
近年来,国内用电需求的峰谷差不断扩大,北方地区冬季高峰负荷往往接近或超过夏季高峰,电力保障供应的难度逐年加大。
今年各地频频出现电荒、拉闸限电的问题,也体现了供用电需求差额拉大和区域电力不匹配。
以上问题背后反应的,是新能源高速发展与当前电力系统间的矛盾关系。
新能源进来电力系统后,对于整个电网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扰动因素,在发电端、电网端、用电端都有明显的的体现。
1.发电端—储能来调节
在发电端,过去我们主要都是常规性可控、可预测的大电源,像火电水电这种发电机组的装机容量很多都在1GW以上。
现在风电光伏加入后,不光是电源的单个规模比较小,而且波动性大、随机性强,很多光伏电站规模在100MW、200MW的水平。
这样就导致发电端出现了非常多不稳定的小电源,这种小电源的调度对电网影响很大。
而未来发电、用电不可控,单纯通过调度,无法实现发电用电平衡,必须通过储能形成张力与弹性,来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
2.电网端—特高压是正解
电网端的问题不是特别大,国内大电网侧的自动化属于比较高的水平,技术和专利也领先于全世界,整体的安全防护等级和调度体系相对完善。
但未来,电网端要解决新能源输送的问题,就需要依赖特高压。
中国是典型的资源分布极不均衡的国家,我们大部分用电区其实在东南沿海,比如江苏和广东两个省,用电量将近占到全国总用电量20%这样一个水平。
而国内主要的能源都分布在三北地区和西南区域,涵盖了十四五规划中的九大可再生能源基地。
国内大基地、输电通道规划
所以,电网端的投资逻辑就是围绕这九大基地,通过特高压把清洁能源输送到用电端。
结合发改委与电网的规划来看,预计十四五期间投运可的特高压通道大约10~15条,用以解决资源分布和用电负荷不匹配的问题。
3.用电端—配电网数字化
用电端这边,由于跟配电网联系密切,需要解决配网智能化的能力。
未来新能源除了会以集中式大基地的形式开展外,还有很多分布式项目,尤其是光伏。
规模上来看,2015年光伏累计装机中分布式占比仅14%,但到了2020年,在当年新增装机和累计装机中,分布式占比都接近1/3。
随着批量开发的推进,到未来,分布式光伏比重会达到50%。
大量分布式新能源接入配网,会导致配网端变得很复杂,成为一个有源网络。
在传统电力系统,配网用常是没有电源参与,只有负荷,当上级电源失去时,配网就无计可施了。
传统电网向智能电网转变
而新型电力系统中,配网因为分布式新能源,需要进行电力的交换和分配,实现能量和信息的双向流动,因此也叫主动配电网。
配电网升级的理想方向是数字化,在此基础上形成智能决策对系统进行智能操控,完成就地消纳分布式新能源的任务。
从规划看机会
整个“十四五” 期间,国网预计每年投入700亿美元,累计3500亿美元,南网规划投资 6700 亿,进行电网建设。
这期间国内电网计划投资额在3万亿元左右,比十三五多了3000亿元左右。
由于新能源渗透率的逐渐提高,电力供需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电力投资会优先满足痛点。
在这种背景下,电网及下游领域投资应该是结构重于总量,还是会集中在发电端的储能、电网端的特高压、配网侧的数字智能化这几个方面。
从南网的投资结构中,可以大致对具体的方向进行梳理。
南方电网建设总规划投资约6700亿元(整体投资),同比增长22%,电网投资5235亿元,有18%的增长。
大数来看,电网基建占电网总投资80%以上,其中配电网占60%,输电网占40%,因此配电网是十四五整个电网投资的发展主要方向。
配网是整个新型电力系统核心环节,不论是供给侧分布式电源还是用户侧充电桩、储能、直流用电,未来新型电力系统要做到可观可测可控。
按照其智能化发展规划,配网有效覆盖率目前是50%,未来要提升到90-100%。
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配网投入大量信息化,数字化运用,状态感知在线监测诊断等,其中智能化改造部分,如果把所有的设备都算上在五年3000亿左右,金额大概是十三五的两倍多。
老的设备中,需要对变压器进行更新,线路方面需要扩容,没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而在新产品增量上,为了维持电网的安全可靠性,在线监测、智能巡检设备会有很高的需求,其中就涉及到智能巡检机器人。
前几年开始,国网和南网就在大力推广智能巡检机器人应用,国网的采购数量在2000台以上。
在电力行业,巡检机器人的用处是监测电力设备运行参数、健康状态,可用于变电站、配电站、开关站等,是建设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需求程度上,机器人巡检偏刚性,这种产品能够解决现实的痛点,如供电站巡检人力不足,工人很少的问题。
去年国网在六个省公司在针对无人机巡检示范,今年年底示范结束,后面的推广速度会慢慢起来。
国内相关上市公司中,做的最好的是亿嘉和跟申昊科技,目前电网智能巡检设备的渗透率不到10%,意味着未来可持续增长能力和高增速确定性更高。
相比配网端中存在着高增长预期差,储能和特高压属于稳定增长的主线。
在电网“双高、双峰”问题下,储能可以提供必要的调峰能力,在不同季节、甚至24h内调峰,增加电网的需求弹性,这也是刚需。
这里可以关注储能EMS、PCS龙头四方股份,还有跟新能源并网相关的SVG无功补偿细分龙头智光电气、思源电气。
最后是必须要解决的,国内新能源地域分布问题,消纳还是得靠特高压。
十四五的并网容量会明显高于十三五,所以规划的特高压线路一定更多,也是电网基建中的重点,代表公司就是国电南瑞、许继电气、平高电气、中国西电等。
但相对于配网智能化和储能来说,特高压板块的β属性更强,投资规划的引导性更关键。
多年来国内电网建设脚步一直没有停下,其中的总代表国电南瑞也在一轮轮的进程中中不断刷新市值。
未来随着逆周期行情的不断演绎,电网领域应该会有更多公司有亮眼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