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就是最好的时候,风暴或许已逼近!
1
近期的市场交易,主要围绕着两条主线在轮动:
一个是新能源车代表的科技赛道板块;
包括光伏、军工、机器人等,龙头代表长安汽车、理想汽车。
理想汽车前面写过,主要是发布了爆款新车L9,3天预定超3万,号称500万以内最好的SUV,狠狠刷了一波屏;
长安汽车,主要是旗下阿维塔科技与华为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按协议,阿维塔科技与华为将基于CHN智能电动车技术平台,合力打造系列高端智能电动汽车产品,至2025年将推出4款全新车型。
首款车型阿维塔11已开启预订,并将于今年8月8日正式上市,年内实现交付。
由于5月份的新势力销量数据中,华为与小康股份合作的问界M5超过5000辆,大超预期,股价两个月翻倍。
市场不由得对长安汽车接下来的华为新车也产生了巨大的乐观情绪。
上下游的新能源车产业链个股自然也是跟着吃香喝辣,像天赐材料、先导智能、三花智控等产业链龙头都涨的不亦乐乎。
另一个主线,是旅游酒店代表的消费复苏板块;
包括餐饮、食品、医疗、建材等,龙头代表中国中免、长春高新。
中国中免,一个主要的消息刺激是上海疫情管控放松,比如餐饮恢复堂食,外出消费减少核酸检测频次。
有媒体报导,由于海南放松对上海、北京等城市低风险地区管控,上海-三亚航班迅速回暖。
“上海飞三亚爆满,航司换大飞机驰援”甚至登上了6月27日的微博热门话题榜。
去哪儿网提供的数据,刚刚过去的周末,全国飞赴海南的客流量环比上周末几乎翻番,酒店预订量甚至超过2019年同期;
6.25日-6.26日飞赴三亚的机票出票量环比上个周末(6.18-6.19)增加93%,其中,上海-三亚出票量增幅尤为显著,近1.5倍。
从机票价格走势来看,7月1日起,上海-三亚机票最低价已经从700元左右涨至1000元以上。
中国中免自从疫情之后,业绩逻辑就从机场免税店转向了海南免税店,2020年一年6倍的涨幅就是拜三亚游所赐。
从这些数据来看,今年下半年,中国中免是有机会再小爆一波的。
当然,很多其它消费复苏股其实也有类似的机会。
尤其是富人需求支撑的奢侈消费行业,在资金流动性宽松+不受失业担忧影响下,恢复速度会更快。
长春高新就是典型例子,生长激素的一个疗程要几万块钱,相当一部分的买单者是内卷之下的医美需求。
这种消费行业,一旦政策的风险减弱,疫情管控放松,将是最快复苏的。
————
我们从更大的宏观角度来看,两条主线包括了几层逻辑在支撑:
第一层基本面,主要是促销费稳增长的政策利好+复商复市带来的经济复苏预期+五月出口数据亮眼;
第二层资金面,主要是政策宽松利率下行+机构资金的入市加仓+中强美弱大背景下外资顺势流入;
第三层情绪面,内需在恢复性好转,外需还有韧性,估值才刚走到半山腰,容易线性外推,阻力暂时还看不到。
总结:
眼前或许就是最好的时候,能持续到何时难以预测,暂时享受泡沫吧!
整体来看,7月中报发布,赛道股景气度更高。
比如新能源车板块,既有科技增长属性,又有促消费补贴,双重plus加成,短线业绩和资金关注度更高,弹性可能更好。
而消费医药股,由于估值更低,消费复苏的确定性强,将会是中长线持有更令人放心的方向。
2
当下虽然市场很强势,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保持点警惕性,总是没错的。
比如从上半年的交易来看,虽然每个阶段都有领涨的结构性小行情,但也每个季度都有前期高景气度的板块被抛弃。
比如6月份,最典型的就是一度火爆的周期资源股,突然大幅下行。
下半年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关于美国衰退的交易正在逐步增强,成为主要变量。
美股三大指数,均已在今年1月初见顶,并连续6个月下行。
跌幅较大的纳斯达克指数,当下的指数已从年初的高位下跌了27%左右……
由于美国国内的通胀至今还在高位,因此市场预期加息还会持续。
6月份,美联储强势加息 75 个 BP,创 1994 年 11 月以来最大的单次加息幅度,使得下半年的衰退速度正在加快。
一般认为,这次加息力度这么大,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在3 月和 5 月加息 2 次的情况下,美国 5 月 CPI 仍攀升至近 40 年以来新高(8.6%),通胀压力处于失控边缘。
因此这次的加息力度,有修正前期加息滞后的意图。
第二,从长期来看,通胀的长期化就像人得了糖尿病,免疫力会渐渐下降,迟早要酿成大祸。
美联储意识到,与其长期受通胀折磨,不如短期来一次放血,清除毒素,才能在未来重获健康新生。
因此这轮加息,本质上就是一次可控的轻度衰退,已势在必行。
按业内预测,美联储下半年的 4 次议息会议,将继续累计加息 150~200 个 BP,平均单次加息幅度约为 50 个BP。
从长期来看,占比超过80%的美联储官员(共 15 人)预计 2023 年基准利率将上升至 3.5%~4.25%区间,超过 75%的美联储官员预测 2024 年基准利率将回落至 3.5%以下。
这意味着,多数美联储官员预计明年还将继续加息 50~125 个 BP,直到 2024年才逐步退出紧缩的货币政策。
现在到2024年,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在这18个月里,美国的货币紧缩将是常态。
货币紧缩,估值必然下行,目前美股仅仅下行6个月,就已经跌去了接近30%,要是再下行一年多……
目前几只科技龙头,像奈飞、Meta、亚马逊等,年初至今已经分别下跌 73%、56%、40%;
想抄底?
想想这两年中概互联网股的惨状,跌70%是平均,跌80%是常态,跌90%也一大把。
至于更高风险的资产虚拟货币,那就更不消说了,整体市值已经跌70%,有些已经跌去99%……
现在丢垃圾堆里都没人敢捡。
加息还带来了长期美债收益率走高,不仅收紧了企业的金融条件,还会令企业融资环境恶化,尤其是中小企业、低评级企业的再融资成本增加。
于是,高收益债券信用违约风险的上升,正导致美债遭遇数十年来最剧烈的抛售潮中。
想想我们最近两轮股市下行,2018年有环保行业的破产潮,2021年有地产行业的倒闭潮……
这显然不会是一段轻松的旅程。
基本面可控还好,要是突然发现不受控了呢?
蛋糕变大的时候,都是皆大欢喜的,一旦蛋糕变小,黑天鹅可是会随时降临的。
想想2008年到现在,美国放水放了多久吧!
尤其是懂王任内,货币放水+财政扩张+减税法案,三管齐下,泡沫搞大到无以复加!
根据巴菲特衡量估值的最佳指标来看,当股市市值占GDP比重在 50%~60%时,表示股市具有极大的投资价值;
当股市市值占 GDP 比重在 100%~120%时,表示股市达到泡沫阶段。
截至 2020 年底,美股总市值与名义 GDP 总量的比值就已经高达194.3%,较 2000 年互联网泡沫时期的 115.1%和美国次贷危机前期的 127.5%分别高出 79.2和66.8 个百分点。
美股泡沫如此之大,一旦不受控,其风险是难以想象的!
以2008年为例,当时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开始何尝不是以为是受控的,但偏偏就出了意外!
本来加息只是为了让过热的房地产价格,撇除一些泡沫;
没想到下跌幅度超预期,竟然意外的刺破了金融衍生品的信用泡沫,最后蔓延至金融、保险、实体经济等各行各业,打击面甚至扩大到欧洲和阿拉伯世界……
本次加息潮,会不会引发同样层级的金融危机呢?
现在还无法下判断。
但君临认为,美国进入衰退周期是必然的,海外出口行业是一定要回避的。
现阶段,内需消费行业虽然景气度不如赛道股,但估值更便宜,风险更低,拿着不是更香吗?
参考研报
研究报告:联合资信-宽松政策退出风险系列研究第五篇:美联储大幅加息会给美国经济带来哪些潜在风险-2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