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看市基金组合月度运行报告(2021年3月)
各位读者大家好,3月是波动加大的一个月,市场的风格还在切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3月份的行情与组合运行情况。
一、概览
3月份上证指数一度跌到3328点,沪指3月跌1.91%;深证成指下跌5.02%,创业板指跌5.34%,继续被暴打;科创50跌5.83%;沪深300指数跌5.40%。
3月份,抱团股延续调整,月底有所回升。
各个权益组合本月均有下跌,其中:
投基方法论下跌4.71%(截至4月2日今年以来下跌2.47%,年后以来最大回撤19.24%)
长跑老司基下跌5.77%(截至4月2日今年以来上涨1.02%,年后以来最大回撤15.62%)
精选中生代下跌4.33%(截至4月2日今年以来上涨1.01%,年后以来最大回撤18.21%)
刺基小钢炮下跌5.69%(截至4月2日今年以来下跌2.73%,年后以来最大回撤16.69%)
稳得亿币下跌0.12%(截至4月2日今年以来上涨1.39%,年后以来最大回撤2.76%)
3月的市场略微有些超预期,由于有色板块持续调整,前期控制回撤较好的“长跑老司基”终于绷不住了,因为兴全趋势和中欧新蓝筹都重仓紫金矿业,这一波回撤超预期。如果你看下3月的基金排名,你会发现兴全趋势和中欧新蓝筹都是垫底,好在此前已经有仓位结构调整,回撤幅度没有超出沪深300太多,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最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稳得亿币”组合今年居然是表现得最好的。你可能没有概念,今年以来,沪深300指数的表现是,下跌0.95%。而今年杀得最狠的是机构票,从这个角度来讲,“长跑老司基”和“精选中生代”能录得正收益已经相当不容易。我去天天上看了下,股票型基金今年下跌的中位数大概是跌0.6%左右,还是比沪深300略强一点的。
4月1日的时候我曾经做了一些简单的解读,再贴一下:
一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平均亏损2.96%,不做任何择时和仓位控制的“投基方法论”亏损2.49%,和大盘几乎一致;
高频交易、暴露风险敞口的“韭精中毒”大跌5.86%,原因是之前持有的军工大幅回撤,所以我自己亲身体验,做行业主题容易翻车,这是预期内的(该组合投资理念有写,我从来没让任何人买过这个);
老司基做了一些主动择时和被动调仓,总体上利大于弊,但做左侧确实是有一定的运气成分,一定要在胜率比较高的时候做,赔率如果也高就更好了;
中生代除了被动调仓和主动增加份额,其实并没有频繁调仓,这一次调仓是把回撤最大的产品剔除了,总体的思路还是降低波动率。
如果不是因为底层逻辑发生了改变/此前的判断没有验证,我不会轻易清仓一个基金,因为那几个主力组合选基金的时候就有深思熟虑。
你说我逻辑不能自洽也好,频繁交易也好,只要我跑赢了沪深300且控制住了回撤,结果就是好的。
另外建议去看看市场上比较著名的主动权益组合,对比一下这轮回撤/收益情况,我自认为自己没有掉队。
愿意赎回的就赎回,愿意减仓的可以减仓,里面能选C的都选了C,可以让你们短期退出成本降到最低。大部分散户的基金持有时间也就40天,对于组合我并不抱希望,战胜人性是困难的。
我是希望最终分化出两批人:一批是观察组合思路和持仓,寻找优秀标的,自己去单独重仓,另一批是不愿意投入太多精力,直接抄作业。两批人都是朋友。
你跟组合是没有额外费率的,第三方渠道的费率也基本上是一折,所以放心,只有FOF和投顾才可能存在重复收费的问题。
我在等一个时点分批大幅加仓,现在还没等到。如果大盘能再跌10%,那么性价比将会非常诱人。
二、业绩归因
投基方法论
本月月初卖出中邮军民融合,原因是军工板块波动太大,此前是10月买入的,基本上最大的涨幅吃到了,最大的回撤也吃到了,但经历这一波过山车后我发现,流下这个基金不会为组合带来额外的收益或者亏损,但却大幅增加了组合的波动率,也降低了组合的夏普比率,所以剔除了。
其他没有调整。本来有加仓计划,但由于我暂时还不是特别看好后市,所以觉得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介入时机,害怕发出错误的信号,所以暂时按兵不动。
长跑老司基
3月初把一半的景顺长城绩优成长仓位转成了广发稳健增长;
月底按照之前的调仓计划,调出易方达新收益,调入了国富基本面优选,同时降低兴全趋势和中欧新蓝筹的仓位,增加圆信永丰优加生活和国富基本面优选的仓位。此前专门出文章说过,这里不再赘述。
这里说明一下,调出张清华不是因为觉得张清华不行,而是我大概率选错了产品,选了一个他也许不是特别关注的产品(毕竟新收益是高仓位权益组合,规模小)。实际上我还持有张清华的安心回报,体验还是不错的,可能股票+债券的模式更适合他,经过朋友提醒,后续关注安心回馈(股债配比4:6左右,之前写过)。
精选中生代
中生代的调仓之前也写过,调出招商制造业混合、易方达新收益,调入嘉实价值精选、华安媒体互联网。
嘉实价值精选这个基金估计没什么争议,公认的好产品,但华安媒体互联网估计就有人不喜欢了。我是这么看的,首先这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传媒行业主题基金,不然过去几年,这玩意儿是跑不出这么好的收益的,其次胡宜斌有配置传媒,整个传媒板块经过几年的下跌,已经出现了估值和业绩的双拐点,能不能“戴维斯双击”还不确定,胜率虽然不高,但赔率非常高,这个性价比意味着未来这个基金最差的情况也就是不大跌,但是可能有一定涨幅。
也可以这么理解,配置前海开源医疗健康是暴露了单一行业的风险敞口,但配置华安媒体互联网却并不是。
刺基小钢炮
小钢炮在月初进行了大幅减仓,卖出了易方达供给改革混合、中欧时代智慧、富国和高新技术产业、万家行业优选,并大笔买入了汇丰晋信动态策略混合A。
事实证明,卖对了,上述调出的产品除了中欧时代智慧,过去一个月排名都较为靠后,调整幅度比较大。
本来也想加这个组合的仓位,但是由于市场原因,暂时不加仓。
稳得亿币
本月有调仓一次,张芊的广发聚鑫换成了谭昌杰的广发聚安,影响不大。如果要问我今年有什么敢重仓干的组合,可能也就是这个组合了,这里面全部是“固收+”,也就是偏债混合。
我保持之前的看法不变,在未来信用风险没有完全暴露之前,今年的“固收+”是优于纯债基金的,你不知道那些纯债里面买了多少重口味的信用债,可能最终受益干不过“固收+”,但风险还大于“固收+”。
今年的信用债环境有多差?听说,某家基金公司的某个产品踩雷了某著名地产公司的债券,媒体直接报道XX公司踩雷XX债,结果该公司的另一位没有买该债券的基金经理不断被渠道方和客户询问情况,该基金经理被逼得差点发朋友圈公告自己没踩雷。你想下,这事发生在你身上,你也委屈。客户对这种事情,也非常敏感,远的不说,本组合历史上也踩过小雷,第一时间就调出组合了,你们觉得我还会买那个基金经理吗?信任的建立是很困难的,而且是很脆弱的。
信用债里面水很深,不适合散户,建议今年先远离纯债基金,买点“固收+”就挺好,即便是跌你也知道是股票市场跌了导致的,更有掌控感一些;那些个纯债基金,年报披露前,有的基金经理还会花费一些心思掩盖自己的持仓,加大了持仓的不透明。
三、后市展望
我其实经常会写一些市场观点,这里先讲几个小Tips:
1、为什么这么多基金显示暂停申购?这不是限购,而是这些基金合同里面都规定可以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由于清明假期的休市安排,港股通关了,所以对应这些基金就暂停申购赎回了。
2、如何算基金的最大回撤?
有个基金原本近一年最多涨了200%,然后近期因为大盘下跌,收益率最低到了160%,这个基金回撤了40%吗?显然不是,实际上回撤要低得多。
假设基准日的净值为1,最大涨幅的时候净值为3,而最低净值为2.6,那么区间最大回撤就是(最高净值-最低净值)/最高净值,也就是(3-2.6)/3=13.33%。
4月初市场出现了一波不错的反弹,但我个人认为这本质上还是“二卖”(理论上来说,大C浪之前要有一个像样的反弹才是,所以可能是下跌中继),这一波反弹是不可能达到上一波的高度的,市场的人气正在消散也是短期不可逆的趋势。
之前贴过一个3月初和北京某机构投资经理的交流纪要,我非常认可这位投资经理的观点。4月份应该是一个重要的验证窗口了。
详情见:
机构交流:警惕商品的需求证伪引发顺周期板块均值回归。
本轮大宗商品的暴涨是供给收缩和需求增长的双重原因造成的,但需求的增长可能是错位的。商品这一轮驱动,本身应该是从19年末开始就要驱动的,但疫情打乱了需求驱动的节奏,导致去年三四月份商品形成了一轮大底——相当于需求错位了一个季度,然后伴随着今年一季度供给出现严重问题,共振把商品推向新高。
注意在这一过程中:
全球总需求其实没有大的变化。
全球总需求其实没有大的变化。
全球总需求其实没有大的变化。
所以这一轮商品行情的驱动是:疫情之后先是需求驱动(但是这个时间很短),然后是供给驱动,持续到现在。但现在的问题是,市场把已经发生的需求驱动因素当成了预期……5月份是本轮通胀的预期高点,4月份是本轮大宗商品的预期顶点,3月份则会成为机构博弈的战场。
大宗商品的见顶,首先看黑色系,螺纹钢的库存累库太快了,涨价非常凶,但只要需求证伪,掉下来这部分可能会杀得非常快。需求证伪先杀高库存的,铜的库存不算高,需求还在增,无非就是需求边际减弱,而螺纹钢要看地产基建,都不太行,所以黑色系可能比比铜先杀。
而落到二级市场,可能有色会比钢铁先跌,直接原因也许是有色的交易比钢铁拥挤多了,这一轮也是铜率先启动,钢铁很晚才跟上。比较悲观的情形下,二季度末之前,周期股、资源股将会均值回归到本轮大涨之前的位置,继续沉寂。而大部分成长股、抱团股由于流动性收紧预期导致的估值重估,短期还是难有起色。
最终博弈之后,两类股票可能成为避风港:第一是大金融类,比如银行保险,第二类是真正有业绩高速增长、行业壁垒的真成长股。
(股票、期货、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