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才能留足未来发展空间

谭浩俊 2019-09-29 09:59

【原创】“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才能留足未来发展空间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近日表示,中国并不急于有比较大的降息和量化宽松政策。中国是一个大型经济体,货币政策主要是服务国内经济,决定货币政策主要是以我为主,考虑国内的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进行预调和微调。他强调,应该在整个货币政策操作的过程中,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使得我们能够在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中尽量长地延续正常的货币政策,这样对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老百姓的福祉是有利的。

“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是一个新提法。这种提法,包含了很深的内涵、拥有很多的想象空间。要知道,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整整十年多时间,各国央行几乎都是在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度过的,都把投放货币作为应对危机、稳定经济、化解风险的主要手段。因此,市场上的流动性不断增多,流动性过剩的矛盾也在不断积累。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各国央行都只关注流动性的释放,重视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不把重点转向如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如何加强各国之间的密切配合。因此,释放的流动性并没有产生应有的效果,反而成为了经济的负担。尤其是贸易保护和单边主义加剧,使得全球经济更加困难,风险也愈演愈烈,最终又迫使各国只能通过继续在货币政策上做文章、继续投放货币来化解风险、解决矛盾,形成恶性循环。

特别是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发达经济体相继推出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引发其他国家担忧,近今年以来,已有30多国央行出台降息政策,有的则还伴随着回购资产等手段,向市场大量释放流动性。可以这样说,已经有很多国家的货币政策用到了弦紧弓曲的程度,再宽松,就有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和问题了。货币政策,已经超越了经济发展规律,已经无力再继续宽松和放开,而必须依据经济发展需求,做出更加合理的调整与规范。

很显然,“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观点的提出,不仅回答了中国在全球货币政策宽松的背景下如何做的问题,也给其他国家如何运用好货币政策提出了警示。因为,再这样下去,不仅全球经济会因为货币政策的过度宽松而面临新的压力,而且会给投机者带去太多的空间和希望。从去年以来的情况看,资本大锷已经开始谋局炒作,开始寻找进入的漏洞和空隙。一旦被资本找到突袭口,一场猛烈的腥风血雨般的资本狂暴将发生,并有可能造成一些国家的经济、金融崩溃。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发生的。而目前的全球经济情况,远不如1997年,一旦发生,将是灾难性的,是无法想象的。

经济困难,需要货币政策支撑。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掌握好分寸,给未来货币政策留足空间,尤其要给未来经济发展留下更多空间。不然,经济会因为货币政策的“封顶”而陷入困境。中国央行提出“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不仅是给自身立下的规矩、确定的原则,也是给其他国家做出的示范、发出的警示。也就是说,货币政策决不能用成“满月”,用成没有余地。货币政策只能是适度宽松,适度运用。否则,留下的风险隐患很大,带来的后果也会很严重。

对中国来说,虽然仍然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企业运行也比较困难。尤其是外部经济环境,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贸易保护、单边主义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并有可能出现加剧现象。但是,中国会坚持以我为主,坚持发展好国内经济,并积极创造条件发展对外贸易、加强对外合作。也就是说,中国不会再像前些年那样,过度依赖出口,走“出口导向型”经济之路。更多情况下,会走“内需拉动型”经济之路。因此,目前的经济运行,总体还是比较平稳的,经济增长也在合理敬意,根本不需要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保经济运行和经济增长。

相反,中国在货币政策制定方面,会更加慎重、稳妥,会更加“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把更多的政策空间留给未来、留给最需要的时候、留给可能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如此一来,也就不需要担心中国会出台较大规模的降息和量化宽松政策,不用担心中国央行会步其他国家央行的后尘,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总之,中国经济是有韧性的,是能够在严峻地外部经济压力和挑战下接受考验的,是不需要依靠货币政策的无序宽松来维持眼前的经济增长的。“珍惜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货币政策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手段。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