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国企改制中经营层接盘的问题?

谭浩俊 2019-09-28 14:19

【原创】如何评价国企改制中经营层接盘的问题?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在上一轮改革中,地方的国企改革,相当一部分是原国企的经营层成为了改制后企业的接盘者。特别是企业主要负责人,转个身,就变成了企业老板。不仅如此,这些“当然的”老板,还享受了大量的优惠政策,包括土地、房产、设备等,特别是折扣问题,更让经营层接盘变成了相当容易的事。很不客气地说,企业就等于送给了经营层。而员工,则通过工龄买断、缴纳养老保险到退休等方面的政策,被从“国企人”变成了“社会人”,很多员工,至今没有能够把养老保险基金续缴上,成为养老没有保障者。

当然了,如果便宜地把企业改给经营层,能够把企业经营好、管理好,比原来的国企更具效率、更有效益、更能让员工的收入越来越高,倒也无妨。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企业更好,把企业搞得更活。问题是,有不少企业给了原经营层后,这些人根本没有把心思放在企业上,放在把企业搞好后提高员工的收入待遇上,而是把企业搞得乱七八糟。用他们自己的一句话说,他们也不是神仙。他们所希望的,就是通过城市建设,让企业早日搬迁和关门,自己拿一笔钱走人,员工则成为下岗失业人员。

类似案例,几乎在每个城市都存在,都有各种不稳定因素。所以,实践证明,当初选择让经营者接盘的做法,是欠妥当的,是不利于国企改革向纵深推进的,也是对企业发展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的。国企改革,只能按照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公开招标,公开招募战略投资者和经营者,让真正有实力、有能力、有公信力的投资者购买和持股。这也是新一轮国企改革必须特别注意的方面。

所以,面对新一轮国企改革,我们要说的是,决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摔两个跟头,不能再犯经营者接盘这样的错误。经营者可以以股东的身份进入,也可以在新的董事会的授权下继续负责经营,但决不能成为理所当然的接盘者。一方面,经营者并不具备接盘的经济实力,他们的收入,不足以拿下需要几千万甚至更高资金的企业,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否则,就可以查查他们的家当,查查他们的下如何来的。毕竟,国有企业的工资收入有限,而需要购买或持股的资金数量又很大,资金哪里来?如果全靠贷款或借款,这样的引进的战略投资者,就失去了改革的意义;另一方面,有的经营者是行政任命的,且成为经营者后,根本没有把企业经营好,根本没有资格接盘。给他们接盘,就等于将企业置于死地。反过来,国企身份时,没有把企业搞好。改制后把企业搞好了,并不完全是体制机制问题,也有经营者的责任心问题。把企业交给一个不负责的、没有责任心的人,员工能安心吗?社会能放心吗?所以,必须严格把关,防止经营者暗箱操作。

国企必须要改革,经营者接盘,不可取,也不能重蹈覆辙。改革的目的必须有利于企业、有利于员工、有利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更不是草草将企业卖掉就算完事。实践也证明,经营者接盘是国企改革最失败的一着,也是最不应当采用的方式,更是国有资产流失的最大漏洞之一。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