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消费品走俏,豪华车走出独立行情,传递什么信号?
【原创】高端消费品走俏,豪华车走出独立行情,传递什么信号?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今年以来,消费市场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带来正面效应的,也有产生负面影响的,有俏然变化的,也有直接反映的,有直观感知的,也有需要理性分析的。但是,透过这些变化,可以发现一种现象,那就是中国的消费市场,正在呈现结构性升级趋势。
从舆论和公众最为关心的汽车消费来看,中汽协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我国汽车消费市场产销下降,8月销量近年来首次未达到200万辆。由此,也令很多人担心,汽车消费是否已经进入拐点,中国的消费市场会不会因为汽车消费的下滑,出现消费整体低迷、甚至降级的现象。
显然,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也是不符合消费实际的。至少,在两个方面可以消除这样的担忧。一是汽车消费出现下滑,与汽车行业发展面临转型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其中,油品转型和新能源汽车推广是汽车行业转型显著的特征。在油品转型方面,将全面推开“国五标准”汽油,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居民的飚车动力。一旦汽油标准升级到位,消费者的需求欲望会得到恢复。正是因为对汽油的标准提高,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对新能源汽车的偏好可能会增强。因此,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会增加。目前没有出现新能源汽车大幅增加的原因,可能主要还是新能源汽车自身的吸引力还没有激发,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在等待观望。
二是豪华品牌汽车走出了独立行情。数据显示,2019上半年销售(含进口销量)163万辆,逆势增长1.6%,豪车国产化率70%,均为历史高点。其中,德系三强奔驰、宝马和奥迪(BBA)表现最为稳健,市场份额合计稳定在60%左右,保持着持续稳健增长态势。显然,这也是消费结构性升级的表现,是中国消费者对汽车消费的偏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汽车消费正在从代步工具向消费体验转变。
除关注度高的汽车消费之外,其他方面的消费,也发生了俏然变化。一方面,方便面市场出现回暖现象。世界方便面协会预测,2019年中国方便面销量有望维持在400亿份以上。虽然与最高年份的462.2亿包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但是,人均近30包的方便面,仍然是一个很惊人的数据。同时,榨菜等普通消费品市场,也出现了比较大的增长。因此,又有人担心,这是不是消费降级的迹象。
操心消费降级的人确实不少,可是,操心的落脚点却始终放不到合适的位置。方便面市场出现的回暖,并不是消费者吃不起其他方面的东西,而是方便面生产企业的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无论是排名第一的康师傅还是统一,都在积极创新,推出质量、品质更高的方便面,从而更好地满足广大消费者需要。过去那种依靠打价格战走低端路线的策略,已经被方便面企业摒弃,不创新的企业将无路可走。
与此形成比较鲜明对照的是,高端消费品市场继续“高调”,爱马仕、LVMH等时尚奢侈品巨头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连续破纪录;酒类龙头茅台的价格飞天、一瓶难求……。数据显示,爱马仕上半年总销售额达32.84亿欧元,同比增长15%。LVMH集团则对外表示,二季度中国市场延续了增长趋势,增幅保持在两位数水平。路易威登更是宣布,计划未来三年在法国增设约1500个生产职位,以加快生产,满足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迅速增长的需求。
很显然,这也是中国消费品市场结构性升级的重要体现。而消费结构性升级的背后,则是对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要知道,中国的消费品市场,不能总靠国外品牌、国外企业来支持。中国自己的品牌、自己的产品,更应扮演消费升级的主角,成为推动消费升级的发动机。这就给生产企业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才能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加大创新力度和品牌培育力度,如何在消费市场出现更多属于中国企业的高端品牌、知名品牌。
在经济不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升、购买力不断增强的大背景下,消费不可能出现降级。即便房价的上涨,影响了一部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购买力。但是,对多数消费者来说,还是有较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热情的。关键就在于,企业能否适应消费市场的变化,生产出能够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来。前几年出现的到日本购买电饭煲和马桶盖现象,现在已经没有了。原因就在于,生产企业的动力激发了。关键在于,企业不能总被消费者赶着往前走,而要积极主动地适应市场、引导消费,用质量、品牌、品质等,把消费者吸引到自主品牌上来。反过来,如果没有好的自主品牌,消费者也就只能用进口品牌。所以,消费升级,也是对生产企业的一种考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解决的也就是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