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东太强,小股东太弱,茅台“捐赠风波”只能不了了之?
大股东太强,小股东太弱,茅台“捐赠风波”只能不了了之?
红星新闻12月11日消息,2020年10月,贵州茅台曾陷入“捐赠风波”。彼时,贵州茅台一则公告公布了8.3亿元的捐款,众多中小投资者质疑其捐赠的合法性,在向上交所、证监会等实名举报贵州茅台“非法捐赠”的同时,197名茅台中小投资者将贵州茅台起诉至仁怀市人民法院茅台人民法庭。然而,从提起诉讼至今,一年多时间过去了,仍未立案。
当地法院的回应是,还在请示。真的不知道,到底请示什么,为什么“请示”了一年多时间了,还没有回应。当地法院的办事效率难道低到如此程度吗?果真如此,审理一起案件岂不是要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才能审完。
实际上,像这样的诉讼案件,并不复杂,受理还是不受理、立案还是不立案,应当很快就能给个答复。因为,按照规定,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如果遇到特别情况,法院也应在合理期内给予回复,一般不会超过1个月时间。退一步讲,就算情况特别特别特殊,也不该超过3个月吧,可这起中小投资者的诉讼案件,竟然在贵州当地法院拖了一年多了,仍然没有任何回应,确实让人无法想象。
没有回应的原因,应当不是中小投资者的诉讼不符合起诉条件。要是不符合条件,估计三、两天就会回复。而更可能是贵州茅台的行为确实不合法,而当地法院又要维护茅台的形象,不想立案、不敢立案、不能立案,以至于想用“拖”的方式,把中小投资者的耐心拖垮,然后就算对茅台有个交代,自己也不违法了。
只是想问的是,茅台再大,能够“大”过法律吗?茅台再“牛”,能置法律于不顾吗?做错了,向中小投资者认个错,然后纠正了,一切也就过去了。对中小投资者来说,拿起法律的武器,与大股东叫板,并不是想为难大股东,而是希望大股东的行为能够更加规范,从而让中小投资者利益不受侵犯。那么,对于一家国内外知名的企业来说,为什么就这么难呢?俗话说,店大欺客,讲的是商家欺负客人,而在茅台“捐赠风波”中,中小投资者还不是客人,是主人,只是股份少一点,在店中的地位低一点,怎么就能对中小投资者的诉求如此不当回事呢?
事实上,对茅台来说,市场形象如何,还真的不会因为一次操作失误而受到多大影响。如果能够在中小投资者提出异议后,及时纠正和改进,反而会提升企业形象,让投资者更加认定茅台是一家讲规矩的企业、守规则的企业、尊重所有投资者的企业。而像现在这样,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目空一切,把中小投资者不放在眼里,对茅台的市场形象是极为不利的。
也许,像茅台现在的格局,中小投资者确实没有办法左右企业的股价走势,更无法改变茅台的行为,就算中小投资者都退出,也未必能够让茅台的股价出现下跌。但是,市场形象不会因为中小投资者太小、太弱,茅台太大、太强而一直维持下去。随着类似事件越来越多,那些机构投资者也会对茅台的行为感到厌烦和不信任的。一旦形成市场共识,到时候,茅台再大,业绩再好,也有可能出现投资者用脚投票的现象。一旦投资者用脚投票,茅台也就会市场形象大损。
近年来,证监会反复强调,要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就在几天前,证监会副主席王建军就表示,能否保护好广大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是衡量注册制改革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标准。想一想,把注册制能否成功都与中小投资者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可见,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有多么重要。
事实也是,中国股市9成以上的投资者都是中小投资者,是中小投资者在支撑和养活着股市、上市公司。没有中小投资者,就没有中国股市。就算茅台集中的投资者主要是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关联度很低。但是,必须知道,如果没有中小投资者支撑股市,连股市也不复存在了,哪还有茅台什么事。茅台的市值不断攀升,不也是中小投资者让股市一直维持的结果吗?
不尊重中小投资者的上市公司是愚蠢的,也是不道德、不规范、不高明的。茅台确实很强势,但决不能将中小投资者当“屁”。捐赠的8.3亿元,没有经过股东会审议,就是违法的,就得纠正,就得向中小投资者道歉,这个要求不高。那么,为什么茅台就要死扛着,决不服软呢?难道大股东真的可以不把小股东放在眼里吗?难道茅台真的不想维护自身的市场形象了吗?真的如此,自然也没办法,只是,这叫作死,而不是强势。真正强势,就是规范、有序、守法。否则,就会被市场抛弃。希望监管机构也能介入,给广大中小投资者一次关心和关怀的直接感受,而不是文字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