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市场回暖,背后因素是什么?
【原创】方便面市场回暖,背后因素是什么?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据媒体报道,中国方便食品大会新闻发布会近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发布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食品工业营收与利润双双实现增长,其中方便面行业经过转型升级,焕发出新增长动力,销量已增至全球近四成。世界方便面协会预测,2019年中国方便面销量有望维持在400亿份以上!
曾几何时,方便面一度成为出行者、办公室加班者的“标配”,也成为年轻人的抢手货。最高时,年销量达到462.2亿包,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吃掉30多包方便面。剔除很多不吃方便面的人群,相当一部分人可能年消费方便面的数量在百包以上。这样的销量,怎么说也不可能不让方便面生产企业笑逐颜开。如国内方便面老大康师傅,在2011年鼎盛时期的总市值一度超过1400亿港元,这应当是一个非常高的市值了。
但是,从2013年开始,方便面企业的冬天来临,销量持续下跌,总销量也从最高的462.2亿包大幅下跌至385.2亿包,下跌了近80亿包,等于全国每人每年少吃了近6包方便面。对此,很多人也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归结为人们追求健康养生了、铁路提速旅行时间变短了、外出就业的农民工变少了、学生和白领点外卖了等。令人可笑的是,面对去年以来出现的方便面市场回暖,竟然有人将此形容为消费降级。
事实上,无论是方便面市场出现下滑还是回暖,都是由多重因素带来的,而非某种因素所致。如果不仔细分析,而是主观地将方面面市场冷热与某种现象联系在一起,对方便面行业的发展是不利的,对经济转型升级也是不利的。透过此轮方便面市场回暖,笔者认为,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因素所致。
企业自身的创新动力增强,无疑是方便面行业回暖的最主要因素。众所周知,在方便面市场火爆时,诞生了许多方面生产企业,也冒出了许多方便面品牌。虽然康师傅、统一等仍然牢牢掌控着市场,但是,却也经不住其他方便面企业的冲击和影响,经不住各种品牌的狂轰滥炸。而且,各种品牌的方便面,在外观设计上都有着自己的鲜明特点,从而让传统方便面巨头也有点招架不住。
更重要的,在这样的狂轰滥炸中,更多的方便面企业,用的不是产品的品质和质量,而是价格。价格战,是导致方便面行业走入低谷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痛定思痛之下,传统方便面企业、特别是生产巨头才把重心转向创新,转向技术升级和品质提升。应当说,过程虽然痛苦,结果却较圆满。经过创新和升级的方便面传统企业,终于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了消费者面前,让消费者重拾方便面快餐。如果不是创新与转型,方便面行业很有可能继续低迷、继续下滑。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创新永远是企业不竭的动力与源泉。
而带来方便面市场回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劳动力市场的再度活跃、劳动力转移和流动的步伐加快。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6年,全国外出农民工增速从3.4%持续下降至0.1%。而兴业证券提供的数据则显示,劳动力市场回暖的迹象已经比较明显,增速已从2016年的0.1%回升至2017年的2%。一方面,说明农村劳动力是食用方便面最多的群体之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速度放慢,方便面的增速就下滑。反之,则加快;另一方面,方便面市场的回暖,也反证了农村劳动力市场的活跃,劳动力转移和流动的步伐加快。一定程度上,方便面还成了农村劳动力流动和转移的“晴雨表”。
一度认为,外卖市场的快速兴起,是造成方便面行业持续下滑的主要原因。从现实来看,外卖市场对方便面的冲击和影响确实很大。特别是城市,很多原本用方便面“充饥”的办公一族,在外卖市场出现后,都选择了点外卖。即便外卖的卫生条件等难以保证,也因为选择多、口味全、方便快捷,让很多年轻人转向了外卖。从2013年起的这段方便面下滑期,也正是外卖市场的快速形成期。但是,外卖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其自身的矛盾和问题就逐步暴露出来,包括价格、速度、服务等。因为,再方便的外卖,也没有方便面来得方便。特别是一些时间要求比较高的办公族,他们也开始对使用外卖和方便面进行比较,并在比较中进行重新选择,继而让一部分办公族重新回到了使用方便面行列,从而使方便面与外卖市场的竞争逐步趋于平衡,方便面市场开始回暖。
这也意味着,所谓的方便面市场回暖是消费降级的表现,完全是想当然,也是没有任何可供支撑的依据的。方便面市场的回暖,既有企业自身的努力,也有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消费理念的转变等,是多重因素带来的,决非消费本身的因素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