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存单“被质押”事件不能再发生

谭浩俊 2021-12-11 00:02

第三方存单“被质押”事件不能再发生

银保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7日表示,对于个别商业银行第三方存单质押承兑汇票案件,银保监会前期已第一时间派驻监管工作组开展现场调查和督导,并要求涉事银行总行同步进驻相关分支机构,对相关票据业务开展全面风险排查。该负责人还表示,目前,监管部门正在抓紧进行违规事实认定和证据固化等工作。

可以预料,监管机构的介入,第三方存单“被质押”事件一定很快就会水落石出,有一个完整而准确的结果,相关的事实和证据也会通过调查得到确认与锁定,在此基础上,对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如果涉及个人从中牟取利益等,还会移送到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相关调查情况还没有对外公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涉事银行的内控机制是存在一定问题的,没有有效发挥作用,也没有对银行工作人员形成严格规范的。如果内控机制健全、作用有效发挥,是绝对不可能发生这种十分可笑、又十分具有危害的事件的。

事实也是,渤海银行能够发生高达28亿元的第三方存单“被质押”事件,紧接着浦发银行又发生近3亿元的第三方存单“被质押”事件,就算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企业也拿到了相当于利息多倍的收益,只要不是企业自主办理的,而是银行工作人员介绍的,都是银行内控机制存在问题的表现,就都要引起高度警觉。这种有银行工作人员当“掮客”的行为,是极容易产生腐败问题的,也是极容易发生严重的资金风险的。更何况,这两起事件,都是企业反映出来的,而不是银行检查出来的。尤其是渤海银行28亿第三方存单“被质押”事件,企业已经反复公开声明,自己没有从事这样的质押行为,相关的手续、印章等都是假的,也就更加暴露了银行内控机制的失控,银行工作人员行为的失检。

值得注意的是,日前,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持续深入做好银行机构“内控合规管理建设年”有关工作的通知》中提到,要强化员工劳动合同管理,严厉打击参与民间借贷、非法集资、充当资金掮客、经商办企业等行为。为什么要强化员工劳动合同管理,这是否意味着银行在员工的合同方面,存在着一些漏洞和问题呢?特别是有些员工,是否本身就是某些机构或企业的“兼职”者,并在“兼职”过程中,能给银行带来诸如第三方存单质押这样的“额外”业务呢?而通知中提到的“资金掮客”,发生在渤海银行第三方存单“被质押”事件之后,也应当不是偶然的,不是无中生有的,而是有针对性的,是监管机构在介入此起事件后已经发现了个中的问题,继而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自然,也就更加说明银行在内控机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说明银行工作人员的行为是不规范的,是存在着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的。

正如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所言,“要维护良好金融秩序,守好老百姓的‘钱袋子’”。银行的钱,可不都是自己的钱,而是老百姓的钱。如果因为银行的行为,让老百姓的钱受到了风险,没有了安全保障,问题可就大了。自然,银行也就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责任,肩负着维护金融安全的重任。银行的任何一点失误,都有可能造成极大的风险隐患,会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对银行及其工作人员的规范要求,应当比其他行业要求更高、制度更严、力度更大,稍有工作不到位、就要及时纠正与整治,直至规范。

也正因为如此,希望监管机构能够通过此次调查,切实找出问题的症结,找出存在的漏洞。首先,督促相关金融机构提出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要求,落实整改措施。在此基础上,对涉案人员以及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等进行处罚;第二,进行一次全国性普查,每家银行都要自查,看看有没有类似情况。如果有,要及时纠正,化解风险;第三,要制定更加规范严厉的制度,要切实把制度挺在前,把规矩扛起来;第四,要督促金融机构进一步强化内控机制建设,提高内控机制效率,规范工作人员行为。特别是涉事银行,要拿出更加规范有效的内控机制建设方案和思路;第五,要加大监督力度,监管机构要工作重心下移,监督工作前移,不让银行出现类似问题,甚至是作为业务进行拓展。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