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测报告违法,危害性极大,破坏性很强

谭浩俊 2021-11-25 00:01

检验检测报告违法,危害性极大,破坏性很强

针对部分网络交易平台存在买卖假冒检验检测报告等违法行为,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打击网售假冒检验检测报告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从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7起典型案例来看,平台内经营者或中介公司涉嫌冒用检验检测资质、伪造或变造检验检测报告、发布虚假广告宣传信息等6起,检验检测机构相关违法违规1起。

众所周知,检验检测报告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最重要的参考之一,也是消费者对商品质量做出判断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很多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就是依靠检验检测数据来决策的。因此,检验检测数据的真实可靠,对消费者十分重要。反过来,如果检验检测数据不准确、不真实,对消费者的伤害也是很大的。

而检验检测数据来自哪?当然是检验检测机构提供,由检验检测机构通过企业送检、采样抽检等方式提供相关数据,而企业则根据检验检测机构提供的数据,在产品的显著位置标注,或在产品推销时凭借检验检测报告打动经营者,以证明自己产品的质量优劣和含量高低。自然,数据靓眼的商品,得到的认可度就高,市场消费情况也好。

正是因为检验检测数据对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很大,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很强,因此,企业和经营者都十分重视检验检测数据,对检验检测报告提供的数据会进行非常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那些检验检测结果不太好的产品,企业会积极采取措施,提高产品质量,优化成分比例,改善相关数据。而经营者则直接对检验检测数据不好的产品说“不”,导致一些检验检测数据不佳的产品难以得到经营者的认可。

由于检验检测数据的重要,检验检测数据对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影响很大。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会触动一些企业和经营者的利益神经,采用非正当手段调整数据、弄虚作假、勾结作案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可能主要存在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勾结检验检测机构造假。从市场监管总局公布的查处情况来看,在发生的7起检验检测报告造假中,有一起是检验检测机构的违法违规。记住,市场监管总局表述的是检验检测机构违法违规。也就是说,不是工作上的失误或企业没有依法提供需要检测的产品。有一种可能,就是检验检测机构与企业勾结,提供虚假的检验检测报告。而在实际工作中,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或检验检测机构工作人员与企业勾结,或检验检测机构为了多争业务与企业勾结,或检验检测机构业务量大、为了多检而虚假检验检测报告。不管是何种形式,检验检测机构的行为都是违法的,是需要查处的。

二是企业弄虚作假。企业为了推销产品,可检验检测报告提供的数据又明显质量不如别的企业,或成分等不符合要求,就通过购买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的方式,欺骗经营者,也欺骗消费者,达到获利的目的。显然,这是需要严厉查处的,要严厉追究企业的法律责任。如果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风险,且销售量比较大的,还要追究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刑事责任。

三是经营者与假冒伪劣产品生产者勾结。有些经营者,为了获取暴利,与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或个人勾结,并委托中介公司、造假公司等,编造虚假的检验检测报告,欺骗消费者。这样的行为,极其恶劣,恶果也极其严重,必须严厉打击,并严厉追究经营者和造假者的法律责任。

而从市场的情况来看,网络销售的商品,在检验检测方面,明显要差于实体商店,相关的检查等,也是明显滞后,且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即便检查,也会因为经营者过度分散,甚至比较隐蔽,难以做到全覆盖。比如通过微信一对一销售的商品,就很难检查。而只有待消费者投诉后,才能够检查。如果是涉外销售,即便投诉了,也很难检查。因此,如果消费者不警觉,不通过一对一等方式购买商品,要想杜绝假冒伪劣以及编造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等行为,是很难的。

即便如此,我们认为,检查的力度还是要加大,要全方位展开检查。特别是抽检工作,要成为市场监管部门最主要的工作者之一。那些所谓的评比等,可以更多地压缩,可以全部取消。譬如原质监部门推出的质量强市示范市评比、地方推出的一些评比(包括名牌、品牌、精品等),都应当取消,而应当把这方面省下的钱,全部用于抽检,以抽检来对企业和市场上的产品、商品实施监督。要知道,品牌决不是评出来的,更不是选出来的,而是消费者的口碑积累起来的。所谓的评比,除了给少数人带来利益,给掌握评比权力的人带来利益之外,对品牌培育真的没有任何好处。评100家所谓的品牌企业、精品产品,不如抽检100种商品。这一点,市场监管部门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不要再做无用功。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