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专新特精”,需要更多实实在在的措施

谭浩俊 2021-09-24 00:02

扶持“专新特精”,需要更多实实在在的措施

“11家企业2022年度计划向中小企业采购产品和服务总额共计8263亿元。”在9月16日开幕的首届中小企业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工信部副部长徐晓兰宣布了这项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采购大单。这11家企业包括:京东集团、小米集团、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比亚迪集团、中欧跨国采购平台、美的集团格力电器、格兰仕集团、惠普公司、高通公司。

虽然说11家大型企业所需要的产品,也是企业必须采购的,而不是特别提供的。但是,把产品的进货渠道、采购目标对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算是一次观念转型和思维转变,是对“专新特精”中小企业的一次大力支持。如果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到这样的采购行动之中,那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是会产生积极而重要的作用的。

事实也是,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占全部企业数量的比重超过了90%,而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贡献率则超过了70%。也就是说,70%以上的技术发明等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

据了解,目前国家重点培育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达到4762家,各地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则超过4万家,入库培育的企业更是超过了11万家。如果能够经过认真培育,将“专精特新”企业全部培育成巨人企业,特别在高新技术、高端技术、“卡脖子”技术、关键技术等方面诞生一批巨大企业,那么,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将大大提升,在国际技术领域的话语权也将显著增强,从而有力提升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而从国际市场和发达国家发展的实际来看,要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单靠企业自身发展是远远不够的,发展之路也是会十分困难和漫长的,迫切需要政府层面和社会力量的支持,需要大企业的帮助。特别是“专精特新”小企业,更离不开政府和大企业的关心。因为,中小企业研发的产品,即便技术过硬、产品质量上乘,如果没有大企业的认可,也是很难进入市场的,很难把企业做大做强的。这其中,政府的有形之手就要发挥作用,就要成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这次工信部牵头,组织11家大型企业采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产品,无疑开了一个好头,也给“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鼓舞了士气,给大企业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今后,这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可以主动与大企业联系,主动听取大企业对产品性能、产品质量、产品技术等方面的意见,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适应企业需要,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在此,我们也希望其他部门、地方政府都能发挥沟通桥梁作用,多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做些实实在在的工作、制定一些实实在在的政策、出台一些实实在在的措施,而不是只为了应景、为了总结需要。想一想,4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如果有一半培育成巨人企业,就是2万家,到时候,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将有多大,对提升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将有多强。

据介绍,截至7月底,全国4700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平均拥有50项以上有效专利,超六成从事工业基础领域,超七成深耕细分行业10年以上,超八成位于本省细分市场首位,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97%以上。这些企业,可以说是未来中国科技界、企业界的精英,加上后续还有很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还会不断加入到小巨人企业行列中来,如果能够给予“专精特新”企业更多支持和帮助,那么,中国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和工业基础就会越来越强、越来越坚实、越来越稳固,中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能力、稳定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构建国内供应链体系、完善国内产业链体系、提升国内价值链效率,必须把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放在突出位置。只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好,不仅供应链、产业链会越来越丰富,价值链也会越来越有效率,就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所以,切不可把培育“专精特新”当作一般工作,而要真正提升到各级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措施,给“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更多实实在在的措施,让他们成长的速度更快、成长的效率更高、成长的作用更大。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