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共同富裕,必须稳定房价
实现共同富裕,必须稳定房价
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8月以来,已有宁波、成都、杭州、金华、内蒙古、贵州、武汉、义乌以及住建部、央行等部委发布房地产调控政策接近50次。2021年至今,调控政策已累计突破400次,全面刷新历史记录。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特别是7月份以来的调控政策,与以往相比,在内容上也有了不少新的变化。过去的调控政策,各地都大同小异,无非就是限购、限售,至多“限”的时间有长有短,限的范围有广有窄。而近几个月以来的调控政策,各地都依据本地实际,出台了更具针对性的调控政策。如北京重点打击“假离婚”购房、广州调整和优化人才购房政策、上海二手房房贷申请执行“三价就低”原则、深圳重点整治学区房,等等。也就是说,调控政策不再是大一统,避免造成应付的感觉。
事实也是,楼市调控发展到今天,如果继续围绕已经出台的政策做文章,而不结合自身实际出台更具针对性的调控政策,难免会让人产生应付和糊弄的想法。因为,谁都知道,楼市问题已经不是单纯依靠笼统的政策就能解决的,而必须依据不同地方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调控政策。否则,就很难产生效果。以深圳为例,学区房价格已经到了连富人也难以承受的地步,显然已经不是学区房的问题,而成为了炒房者的工具。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必须刮骨疗毒,从根上解决学区房价格过高的问题。深圳除了严厉打击学区房炒作之外,还推行了大学区模式,显然,是针对学区房出台的更具针对性的举措。
楼市调控,不只是房价一个方面。如果过度在乎房价的高低,而忽视其内在矛盾和问题,出台再多的政策,也难以达到效果。学区房也好,二手房也罢,都只是房地产市场的一个方面,且不能按照常规采用简单的整治方式,而必须定向调控、精准调控。否则,就会出现前些年的政策紧一紧,价格停一停,或降一降。政策松一松,价格立即大涨。看起来调控很有力,实际房价一直在涨。即便调控加码后房价出现下跌,也比不上政策放松后的价格上涨,总体仍是涨多跌少、涨大跌小。因此,对广大居民来说,仍然难以打消负债购房的念头,担心房价会继续涨下去。
消除居民房价恐惧的有效方式,就是出台强有力的措施,让房价真正稳下来,消除广大居民的房价上涨预期。除采取更加严厉、精准的调控政策外,加快保障性租赁房建设,让更多居民选择租房,是釜底抽薪之举,也是治本之策。
实际上,按照目前居民、特别是年轻居民、新市民的住房理念,相当一部分已经改变了购房的想法,而把“居住”放在最重要位置。也就是说,只要有房住就行,而不管是购房还是租房。有条件的,可以选择租房。没有条件的,可以选择租房。前提是,有符合他们要求的房子可租,租金能够吸引他们,租房能够享受与购房相同或相近的社会福利和待遇。如果能够做到租住同权,相信相当一部分居民是愿意选择租房的。留房产给孩子的观念,在年轻一代身上,已经越来越淡。
这也意味着,广大居民的住房观念能否真正转变,主动权已经不在居民身上,而在政府手上,那就是建造多少保障性租赁房。可以这么说,建造的保障性租赁房比重越高、租金越合理,选择租房的居民就越多,房价出现平稳或下降的概率就越大,住房对广大居民生活、特别是消费的影响就越小。
日前召开的中 央 财 经 委 员 会 第十次会议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实现共同富裕,构建三次分配制度格局,住房显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也是三次分配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确保房价稳定,让广大居民不因住房而担忧,尤其不让广大居民恐惧房价上涨,毫无疑问是十分重要的方面。
所以,各地纷纷出台新的调控政策,显示了稳定房价的决心。但是,最根本的,就是要对实现共同富裕有深刻的理解,对房价给消费带来的影响有深刻的理解,对稳定房价、稳定居民预期有深刻的理解,切莫再打“土地财政”的主意,从而把保障性租赁房建设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一着不让,落到实处,抓出成效,使其成为房价稳定的最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