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推动“十四五”就业扩容提质

谭浩俊 2021-08-21 00:03

多管齐下,推动“十四五”就业扩容提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会议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就业压力依然较大,要继续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政策优先位置,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市场主导,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稳定的基本手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有效激发国内市场需求,发挥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总结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经济发展的成功实践,当经济告别初级阶段,步入中级阶段,特别是高级阶段之后,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就会越来越强,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也会越来越高。而消费作用的发挥,主要依赖于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购买能力的增强,居民消费动力的激发。而要确保居民具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和消费动力,就必须在就业上有充分的保证,能够利用就业带动居民收入增长,从而实现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增强。

也正因为如此,“十四五”时期,我国居民的就业水平和就业状况,就成为居民消费热情能否有效释放、消费活力能否有效增强的根本手段。更直接地说,就是能否构建起高效、优质的新发展格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就业水平的提高、就业质量的提升,取决于高质量、高水平就业。也就是说,就业工作不仅要在数量上充分满足,更要在质量上有效提升,真正实现扩容与提质的有机结合、有效融合。

要实现“十四五”就业扩容提质,就必须坚持市场主导。在经济市场化、市场多元化的大背景下,过去那种依靠政府安排就业岗位的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无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而必须跟随市场的脚步,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居民的就业问题,以市场为主导,提高居民的就业水平、提升居民的就业质量。就业水平的提升,主要依赖于就业空间的扩大、就业岗位的增加、就业能力的提升,包括居民自主创业、企业吸纳就业、政府安排公益岗位、家庭提供服务岗位等。而要提升就业质量,就不仅仅是有岗位、有收入,还要有较高的收入、较好的就业环境、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以及就业人员的安全保障等。只有两者紧密结合,才算得上是高质量就业。显然,这一切都要依靠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依靠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作用,依靠居民对市场的适应能力。而从广大居民的市场意识和就业观念来看,已经基本达到市场化要求,只要市场能够提供岗位,就都能得到比较好的满足,能够实现双向互动。

要实现“十四五”就业扩容提质,就必须加强政策引导。政策在就业方面的作用,应当更多体现在引导和促进方面。从政策的引导来看,主要是从扩容入手,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多吸纳就业人员,并对劳动密集型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撑和资金扶持。因为,凡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也是市场竞争能力较弱的企业,没有一定的政策和资金帮助,就很难与其他企业竞争。因此,政策的引导和支持重点,应当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和企业。从政策的促进来看,就是要促进高质量就业、促进就业质量提升。凡是给员工提供较高收入待遇和福利水平、就业环境较好、对员工十分关心的企业,都要重点关注、重点支持,要给予政策鼓励和资金奖励。建议有关方面,如果一家企业能够培育出很多新的创业者,并成为就业的新的载体,就要对原企业进行奖励,从而形成就业的葡萄串效应、发散效应。

要实现“十四五”就业扩容提质,就必须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就业既是一件非常难的事,也是一件可以通过就业环境改善、就业条件优化,使其变得相对容易的事。而从这些年来的实际情况看,随着“放管服”改革各项措施的推出,束缚创业就业的各种壁垒、桎梏,都得到了有效攻克与清除,就业环境明显改善。特别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疫情的强力冲击下,能够较好地完成每年的就业任务,实现居民的较好就业,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要在“十四五”实现就业的扩容提质,就必须在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上继续下功夫,力争就业环境更好、就业条件更佳、就业空间更大。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