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重组,由大到强还有多远?

谭浩俊 2021-07-20 00:03

央企重组,由大到强还有多远?

上半年,中央企业重组整合大动作不断,中化集团和中国化工实施联合重组,中国普天整体并入中国电科,中国船舶集团启动实质性整合……央企改革迈出坚实步伐,在资本市场和产业界产生重大影响。加上前几年已经重组的企业,央企改革确实取得了比较明显成效,基本实现了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目标。

由于央企大多块头大、资产多、分布广,多数央企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实力,重组之后,应当能够产生1+1>2的效果。关键就看,效果到底有多大,能否形成有效的整合效应,实现从大到强、从强到优、从优到仰的转变。强,就是能够在国际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而不只是国内市场,尤其不是与民营企业争利;优,当然是指企业效益,是依靠核心竞争力获得的效益,而不只是规模庞大产生的效益;仰,可能不大好理解,就是指央企经过重组、整合之后,要在技术、产品、创新能力、核心竞争力、效益等方面,让全球同类企业仰视。如果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央企整合的效率,就可以认为实现了最大化。

如果说重组是央企改革迈出的第一步的话,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就是央企改革需要迈出的第二步。而这一步,比重组的难度更大、要求更高,也更重要。因为,重组可以借用有形之手的力量,也可以通过有形之手给予资源等方面的支持。也就是说,外因是可以通过内因有效发挥作用的,是能够实现企业体制机制等方面的转变的,也是能够让企业从原本就很大的体量上,获得更大的提升,成为真正的“巨无霸”。

显然,“巨无霸”不只是身材的魁梧,还要体格的强壮,甚至要动作的灵活。这对重组后的央企来说,是不低的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要求,更是必须达到的目的。如果央企重组后,仍然维持现有的发展水平,那就失去了重组的意义,也没有改革的必要。所以要对央企进行改革、实施重组,就是要把各自的优势发挥出来,把各自的优势整合到一起。央企重组,决不是“拉郎配”,更不是把几只小舢舨绑到一起就当航空母舰。央企的重组,需要的是整体实力的提升,而且是大幅提升,是实现从大到强的有效转变。

也正因为如此,重组后的央企,至少应当实现三个方面的有效整合。第一个方面,就是产业的整合。能够重组到一起的央企,大多存在产业雷同、业态相似、结构相近的现象。如此一来,就必须在重组后对新企业的产业进行整合,明确主业目标,淘汰落后产品,实现产业合理布局。原企业的优势产业,应作为产业整合的重心,将其他方的相同产业全部整合到一起,作为主导产业发展。如果某种产品或产业优势接近,就根据市场需求和结构情况,确定主导产业。重组后的企业,必须把主导产业确定好,在此基础上对其他产业进行分类,能保留的保留,不能保留的坚决淘汰,确保重组后的企业产业分类清晰、主业突出。

第二个方面,就是技术的整合。央企在技术方面是有一定优势的,也是多年积累的结果。但是,优势能否转化成胜势,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从总体上讲,央企在优势向胜势转化方面,是存在一定问题的,是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的。因此,重组后的央企,必须对已有技术进行全面梳理,分门别类地将优势技术梳理出来,并作为企业重点扶持、重点培育、重点突破的方面。尤其要把原企业的技术优势整合到一起,在尖锐领域实施技术攻关,突破瓶颈技术。特别是其他所有制企业不愿涉足的领域,央企更应当作为重点,将技术难关攻克。

第三个方面,就是资源的整合。央企的资源是其他所有制企业所不能比的,央企的资源,既包括企业的内部资源,也包括企业的外部资源。如何把这些资源整合到一起,有效利用、合理利用、充分利用,非常重要。必须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央企在资源配置和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方面,是不协调的,充足的资源配置并没有获得很强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效果。因此,重组后,必须改变这种现状,将资源有效整合到一起,运用到最需要攻克、最应当突破的领域,进行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力争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使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能够显著提高。

央企由大到强,不是一个定性目标,而是一个定量目标。如果央企重组后,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大幅提升了,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越来越多了,能够在技术上不断弥补国内空白了,能够让国际知名企业感到害怕了。那么,央企的重组就算成功了,由大到强的目标也就越来越近了、距离越来越短了。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