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学区房只能治标,均衡教育资源配置才能治本
整治学区房只能治标,均衡教育资源配置才能治本
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以来,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西安、厦门、成都、大连、南京、合肥、太原、温州等13城出手,重拳整治学区房乱象。而且,对一些具体行为也采取了严打手段。如北京我爱我家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2名员工,针对西城区教改政策发布煽动性信息引发群体性聚集,涉嫌寻衅滋事,被刑事拘留。
众所周知,今年4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这也是中央首次在如此重要的会议上把“学区房”作为一个问题来研究和部署,要求“防止以学区房等名义炒作房价”。也正是从这里起,各地开始对学区房进行整治,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也对学区房炒作进行了严厉打击。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已经出台学区房整治政策的地区,学区房价格确实得到了一定遏制,围绕学区房的各种炒作,也已经基本平息。特别是学区房价格,出现了一定幅度下降。如深圳国城花园127.82平方米的户型的学区房,今年2月6日的成交均价为2868万元,5月12日和5月14日两套房子的转让价分别为2122万元和2206万元,分别下跌746万元、662万元。除深圳外,北京、上海等地也在政策的强大作用下,学区房出现了量价齐跌现象。从总体上讲,这些年来一直十分火热的学区房,正在政策的发力下,变得越来越脆弱,短时间内,价格不会再被炒作。此前在房价高位购买了学区房的居民,可能要遭受一段时间的心理煎熬了。
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学区房已经得到了有效整治,学区房价格会趋于平稳呢?我们认为,这只是一种初步感觉,也是学区房整治下的一种初步结果。学区房会不会再次被炒作,整治只能打下基础,也只是一种治标手段。就算出台更为严厉的学区房整治措施和调控政策,只要教育管理模式不改变,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优势教育资源不能公平公正地进行配置,学区房整治就是一种治标手段,或者说扬汤止沸,而不是釜底抽薪。治本之策,在于对教育资源、尤其是优势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优化布局、科学搭配,让所谓的好学校不能再享受特殊教育资源,让公认的差学校也不能被优质教育资源边缘化,才有可能使学区房变得不再受青睐。
事实也是,学区房所以成为舆论和公众关注的焦点,所以成为广大居民拼命购买的住房,就是因为周边有最好的学校、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一些开发商动辄用学校来抬高商品房身价,甚至不惜弄虚作假、制造谎言,也要编造出学区房的概念来,就是因为学区房能够抬高商品房身价,能够让开发商赚取额外利益。同样的土地,有好学校的房子与没有好学校的房子,价格相差一倍也是很正常的事。在一、二线城市,价格更是相差几倍。
在这样的情况下,整治学区房,就等于在水的下游筑坝,而不是上游拦堤,需要付出的代价很大,且很有可能没有什么效果。
就眼前学区房的情况来看,要想让学区房退出市场,至少要让学区房不成为广大居民心中的痛,就必须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采取更多积极措施,最大限度地实行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这其中,财政对教育的支持、对所谓的差学校老师的职称评定、评先评优等,要优先考虑,而不是把这类资源全部集中到好学校,从而让其他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全部流向好学校,使好差的差距越来越大。一旦教育资源配置均衡了,学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那么,学区房也就会淡出人们的视野。或者说,今后的学区房,只会是离学校远近,而不是学校好坏。因为距离而产生的学区房,显然是不可能成为炒作对象的。
好差学校的出现,是政府在配置教育资源方面的不足造成的,是政府思维上存在的将学校分为三六九等带来的。既然政府想解决学区房问题,那就静下心来研究一下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问题,消除目前普遍存在的学校“好者恒好、差者恒差”现象,把政府资源更多的给予差学校,拉长差学校这块短板,让各所学校齐头并进、均衡发展。那么,学区房也就不成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