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刀刃向内推进“放管服”改革
如何进一步刀刃向内推进“放管服”改革
6月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放管服”改革是刀刃向内的政府自我革命。要继续把市场主体的痛点难点作为发力点,一体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为市场主体放权赋能,减少不当干预,加强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优化公共服务,让人民群众敢于创业奋斗,让市场主体敢于创新发展。
确实,自推行“放管服”改革以来,困扰企业和居民创业创新的各种羁绊,已经越来越少,效率低、收费高、审批环节多、吃拿卡要等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除了极少数事关国计民生、社会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需要继续设立前置审批条件之外,其他方面都已经取消的取消、下放的下放、简化的简化,必须要的收费项目,也已经从政府手上转到了中介机构手中,并把收费与责任紧密结合起来。一旦出现只收费、不负责的问题,就会依法追究。
也正是因为“放管服”改革的全面推进,政府手中权力的不断弱化,并将更多权力转化成服务,用良好的服务来扩大政府的威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提升政府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因此,政府与企业、与群众的关系也越来越和谐。过去因为审批、收费、吃拿卡要等与企业、群众之间的紧张关系,已经得到了有效改善。也正因为如此,企业和群众创业创新的热情也得到了充分释放。尤其是去年,面对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冲击和影响,新增市场主体数量仍逆势增长2500多万户。今年前4个月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市场主体总量已达1.4亿多户,比2012年多出9000多万户,活跃度也大体在70%左右。
这也进一步告诉我们,市场环境是企业发展活力和居民创业动力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市场环境,能够激发企业和居民的创业创新动力。相反,恶劣的市场环境,则会扼杀企业和居民的创业创新热情。而只要企业和居民的创业创新动力强、热情高,居民就业的空间就大,居民收入增长的来源就多,促进消费的基础就硬。反过来,又能扩大市场需求,为企业发展和居民创业创造更好的条件,形成良性循环。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放管服”改革不仅让企业和居民的创业创新热情得到了充分释放,激发了市场活力,也让政府自身得到了解放,让政府不再陶醉于事前审批、收费等权力事务的快感之中,而是将工作重心转向于如何为企业和居民服务、如何创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方面,成就感越来越强,与企业和居民的关系越来越和谐。
原本以为,刀刃向内搞改革,会让政府很难受,尤其是权力部门,会成为极大的阻力。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几年的实践,政府在自身改革方面,还是有比较端正的思想和正确的认识的,是能够适应“放管服”改革的。包括权力部门在内,都为了顺应“放管服”改革的要求,出台了部门的负面清单,最大限度地给企业松绑、给市场松绑、给居民松绑。即便暂时不能完全松绑的审批项目,也在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这其中,新闻媒体也起到了非常好的正面宣传和负面曝光作用。得到表扬的部门,会越做越好,被曝光的部门,也会及时改进,迎头赶上。
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是,“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以后的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如何跟上,特别是事后监管,如何才能不对“放管服”改革产生负面影响。因为,如果事中事后监管不能跟进,不能成为“放管服”改革的支撑,“放管服”改革就难以向纵深推进,并有可能走回头路。譬如市场监管,涉及的内容就相当多,且大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如果跟不上改革的步伐,经常出现问题,就有可能对“放管服”改革带来不利影响。又如环境保护,虽然仍然作为前置审批事项,但是,许多事项也已经下放或取消,或职能转移到社会中介机构,如果事中事后监管不能跟进,同样会对这方面的改革产生影响。
所以,政府如何才能进一步地刀刃向内,开展自我革命,除了要继续在“放管服”方面推动改革之外,在事中事后监管方面,也要制定更加周密、规范、有效的制度与办法,让事中事后监管能够与“放管服”改革结伴而行,而不是有前有后、步伐不一致。如此,也会影响“放管服”改革的效率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