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才有进展,鞍钢重组本钢,为何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16年才有进展,鞍钢重组本钢,为何起了大早赶了晚集
4月15日,本钢板材股份有限公司公告披露,公司接间接控股股东本钢集团有限公司通知,获悉鞍钢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鞍钢集团”)正在筹划重组本钢集团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虽然这一消息早在16年前就已经传出,企业在市场的表现也一度受到过影响,但是,此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都是光打雷、不下雨,甚至到了连雷声也听不到的地步。很多人认为,鞍钢重组本钢可能没戏了。
造成鞍钢迟迟没法对本钢实施重组的原因,主要还在于地方利益保护,在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利益关系一直没有处理好,人员安置等政策也没有协调好。因为,鞍钢是中央企业,本钢是辽宁省的地方国有企业。如果鞍钢重组本钢成功,就意味着本钢将从此消失,成为鞍钢的一个附属企业,辽宁省国资委也将无法再对本钢实施监管。更重要的,本钢并入鞍钢后产生的税收等,到底归谁,如何分配,也是地方必须考虑的、十分计较的问题。
因为利益纠结不清,就停止鞍钢重组本钢的脚步,显然不是市场意识的体现,而是权本位、利本位的结果。正是这种权本位、利本位的思想,导致鞍钢重组本钢变成了起个大早、赶个晚集的尴尬结果,失去了很多新的发展机会,也使两家同在辽宁的企业,没有真正展示出强强联合的效力。想一想,宝钢和武钢两家企业都能重组了,鞍钢和攀钢也重组了,唯独鞍钢与本钢的重组打不开局面。别的不说,仅辽宁省就应当感到脸上无光,出门也没有面子。
殊不知,本钢现在的日子并不好过,按照本钢最新发布的2020年业绩预告,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利润,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尤其是利润总额,下降幅度达到了24%,收入利润率更是只有1%。更重要的,钢铁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像本钢这样的企业,很有可能在竞争中被淘汰。只有与鞍钢重组,才有可以保住本钢的血脉,让本钢不真正消失。
事实也是,随着中国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确立,尤其是新发展格局的形成,钢铁行业必将迎来一次全面革命。特别是产能会有一次大的调整。调整的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总产能要下调,每个钢铁企业都可能出现产能下调现象。特别是中小钢铁企业,有可能在新一轮产能调整中,或被兼并,或被关闭,或只能保留具有核心技术的产品。否则,如此大的产能,对资源配置和优化是极为不利的;二是大大压缩一般产能,特别是低端产能,会大规模压缩,没有任何讨价还价余地。否则,高产能不仅不利于市场稳定,不利于有效调节供求关系,而且会带来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难以提升,损失浪费资源的现象很严重。因此,必须对一般产能进行大力压缩;三是提高优质钢材的比重,增加优质钢材、特别是替代进口钢材的供应,自然,在政策上也会形成“压低提优”的新导向,那些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产品,会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重点。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大背景,本钢作为地方钢铁企业,而且是国有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站稳脚跟,难度是非常大的。如果能够跟鞍钢重组,将自己的优势融入到鞍钢之中,会使鞍钢的实力大增,使鞍钢在钢铁行业的竞争中不落下风。自然,也会对本钢的血脉起到非常好的保留作用。
实际也是,本钢再强大,也在钢铁行业中没有太高的地位、宝武、鞍钢等,包括一些民营钢铁企业,都会力压本钢一头。武钢、马钢、攀钢等纷纷被重组、被兼并,实质就已经指明了方向,就预示着钢铁行业会有一次真正的革命、全面的革命。现在是重组,放到未来,就是直接淘汰。如果本钢到现在还认识不到,就真的危险了。特别是辽宁省政府和国资委,如果还死抱着本钢不放,本钢早晚有一天会成为辽宁的负担。
对本钢来说,被鞍钢重组宜早不宜迟,越早越有利于本钢的健康发展。即便现在被鞍钢重组了,相对于其他钢铁企业来说,也已经晚了一拍,决不能再迟疑、再犹豫否决。至于利益分配,也应当开明一点。如果一旦本钢遇到麻烦,鞍钢也不要了,那地方政府就连哭的地方也找不到了。辽宁省国资委,难道还没有在华晨汽车、东北特钢等企业的债券违约中,尝到苦头吗?难道还想等待本钢来给地方政府添堵吗?国资委如此不开明,还如何推进改革、深化改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