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方唱罢我登场,地方涉房政策接连不断,为何都是浅尝辄止
【原创】你方唱罢我登场,地方涉房政策接连不断,为何都是浅尝辄止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机构统计显示,2月以来,近70个城市发布了涉及房地产调控的相关政策。有的城市政策发布后进行了“打补丁”,有的政策发布后“一日游”紧急撤回。业内人士指出,“房住不炒”基调不变,政策调控力度有限。
虽然借着疫情,各地在涉房政策上动作频频、也很热闹,今天你几条,明天他几点,后天我几句,反正能拿出的动作都拿出了,能表达的意思也都表达了,有的地方还大有放松调控的意味。但是,所有的举动,都是浅尝辄止,并未越雷池一步。因为,管理层并没有表达疫情下可以放松楼市调控的意思,相反,央行明确表示,必须坚持“房住不炒”的定位。也就是说,在央行层面,是不可能给开发商开口子的,也是不可能在信贷政策上有所松动的。
正是调控的基调没有变,“房住不炒”的定位没有变,城市政府的责任没有变,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经济刺激政策的要求也没有变,那么,地方的所有涉房政策,就都只能是象征性的、安抚式的,只能给企业地方职权范围内的有限内容,而不能动调控的脑筋。自然,所有的政策,就都只能是浅尝辄止,不可能大刀阔斧,更不可能突破调控底线。
这也意味着,尽管市场很是低迷,2月份的交易量比往年下跌了80%,相当一部分开发商都出现了资金链紧绷、甚至部分开发商可能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从管理层来讲,也不可能给开发商放水,不可能给楼市松绑。一方面,楼市调控能够取得目前这样的成效,相当不容易。如果因为一时之需,放松调控,让房价再度步入快速上涨的通道,不仅广大居民会十分失望,使他们的财富因为房价上涨而再度出现贬值,而且会带来政府公信力的受损。不到迫不得已,绝对不会再重新使用房地产来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在疫情影响下,支持防护物资生产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支持生活必需品企业等出台了一系列的帮扶政策,政策工具的余粮已经用了很多很多,也没有更多的余粮来帮扶开发企业。否则,政策工具箱就要空了,就不可能有那么大的帮扶余地和正面引导作用了。同时,也不能再通过放松楼市调控,让房地产冲击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发展。从宏观上讲,政策应当是引导资金、引导社会资本等向实体产业、特别是制造业转移,而不是房地产。
正是因为如此,在房地产问题上,即便管理层明确因城施策,允许地方依据本地实际,对房地产市场政策进行调整与把握,但是,“房住不炒”的定位,实际已经给地方设定了界限。地方再怎么因城施策,也不可能脱离住房的“居住”属性去施策,而只能小打小闹,针对开发企业的具体情况,做一些小的政策调整与帮扶。而这些政策,显然只能帮助开发商缓解一下眼前的压力。如果市场持续低迷,没有足够财力的开发商,还是要走破产或被兼并这条路。毫无疑问,新一轮的洗牌,也将从疫情开始。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两种值得关注的现象。一是大型开发商抓紧融资和回笼资金,特别是恒大,以越大力度的方式,通过网络进行房产销售。虽然效果如何尚难判断,至少说明企业已经开始放下身段,不再高高在上。二是开发商在一、二线城市拿地的力度加大,呈现回笼资金用途明确的格局。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更说明一般开发商日子将越来越难过,资金链将越绷越紧,直至断裂。
虽然开发商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依然紧密,但是,在市场的变化过程中,他们的关系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微妙。因此,地方在给予开发商帮助时,也只能是来点小动作,不可能有更多的表现。这种浅尝辄止的政策,对享受惯了暴利的开发商来说,当然是远远不能满足的。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地方能够做的,也就只有这么多。“房住不炒”的定位,哪个地方也不敢突破。否则,城市政府的责任如何担当。责任不落实,问责就会接踵而至。所以,帮扶也只能在“房住不炒”定位之下,而不能突破这个定位。所以,未来房地产市场的主格调,还是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市场很难呈现明显回升的格局。对开发商来说,除了降价售房回笼资金,没有他法。且必须是真心降价,而不是糊弄购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