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上调经济增长预期,为何IMF对中国经济有信心
【原创】面对疫情,上调经济增长预期,为何IMF对中国经济有信心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当地时间1月30日,IMF发言人格里·赖斯(GerryRice)表示,疫情恰逢中国春节假期,这本是消费旺季,疫情的出现给出行、消费等领域造成一定影响,给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但赖斯认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一些不利影响只是暂时的。1月20日,IMF在最新一期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将中国2020年经济增速预期上调0.2个百分点至6%。
不仅如此,北京时间2月3日晚间,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也在其个人微博上发表最新中文动态称,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表示诚挚慰问。我们支持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政府在应对这一疫情方面采取的措施,包括财政、货币和金融领域。中国经济继续展现出极强的韧性,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这决不是IMF故意抬高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而是对中国经济有韧性、增长有信心的表现。要知道,1月20日相关的疫情消息已经出来,1月30日有关疫情的情况已全面发布,2月3日更是在世界卫生组织把新冠肺炎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MF总裁和发言人仍然对中国经济保持信心,认为疫情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只是暂时的,中国经济是具有极强韧性的,也就不难证明,相关国际组织并没有因为疫情的发生,而对中国经济前景失望。相反,在他们看来,疫情之后,中国经济必然会复苏,且增长动力更强。
在国内一些人认为疫情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大影响,一些学者已经建议决策层下调经济增长目标,更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将迎来拐点的情况下,作为重要国际经济组织的IMF却对中国经济增长很有信心。真的无法理解,也无法想象,我们的一些经济分析人士和专家,到底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来看待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的。
我们并不否认,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特别是消费的影响是肯定的,也是比较大的。尤其是春节这个最重要的“假日经济”,在疫情的冲击下,出现了严重下滑现象。同时,一些中小微企业也在疫情影响下,出现了比较大的困难。但是,所有这些问题,并不是固化的、静态的、僵化的,更不是不可改变的。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相关的政策措施也会陆续出台,并依据不同情况,出台不同的政策措施。近日刚刚出台的金融30条,就是针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特别是支持帮助中小微企业而提出的,是可操作性很强、针对性也很强的,是能够对疫情防控和中小微企业稳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的。这种复合型、组合型的政策,也会在未来陆续出台、持续跟进。
不仅如此,地方政府也依据本地实际,纷纷出台给企业减负、与企业共同抗“疫”政策。北京、上海、广东等5省市相继出台政策,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减免税费等多重措施为企业减负。北京要求对因受疫情影响经营暂时出现困难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上海则提出了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推迟调整社保缴费基数、可延长社会保险缴费期、实施培训费补贴政策等四大举措。广东则重点在税收政策上下功夫,尤其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出台了“能免就免、能减就减、能扣除就扣除”的政策。苏州则率先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十条政策意见。等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媒体还是相关的专家、学者、研究机构,都应当从关心中国经济、关注实体企业、关心民众生活的角度,多提好的意见和建议,多鼓励企业增强信心、克服困难,而不是唱空或唱衰经济,给经济增长提下调建议。
我们认为,面对疫情给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带来的压力,首先要增强信心。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增强信心,越要增添正能量,越要抱团取暖,而不是添加负能量、散布负消息、释放泄气能。疫情带来的困难确实不小,但是,中国人打硬仗的能力也是不可低估的。更重要的,中国经济是极具韧性的,是IMF都非常认同和赞赏的,是能够抵抗住包括疫情在内的各种压力的。怕就怕工作还没做,办法还没想,措施还没出,政策还没订,就开始自暴自弃,就认为经济增长要下滑了,就要下调经济增长率。这样的心理,是不健康的,也是不利于更好地抗击疫情的。
其二,要善于利用政策。政策是战胜疫情、克服困难、共渡时艰最为重要的手段之一。可以肯定,随着金融30条的出台,以及部分地区的减负抗“疫”政策跟进,相关的财政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鼓励出口政策等也会随着疫情的防控情况,陆续出台。更多的地方,也会依据本地实际,出台适应本地企业发展和居民创业的政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财政需要承担更多的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事业方面的责任。尤其是此次疫情发生后,如何加大对公共卫生和医疗的投入、研发和管理,也会成为公共财政更加重视的方面。因此,会在以后的政策“组合拳”中,更加注重公共投入,而对经济的支持、企业的支持,只能选择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群体,而无法再像前两年那样,进行大规模的减税。在这样的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又将落到货币政策上,需要央行等部门做更加深入的研究与思考,拿出更多适合防疫情与稳增长的“组合拳”,且随着对疫情的逐步控制,重点转向稳增长方面。
再者,要挽回失去的“假日损失”。必须注意,在疫情影响下“失去”的假日经济,是不能轻易放弃的。除不能挽回的之外,其他“损失”一定要想方设法挽回。因此,有关方面应当在不放松疫情防控的情况下,认真研究思考如何将“假日经济”损失的东西补回来的问题。如旅游、交通、购物、餐饮等。特别是旅游、餐饮和购物,要认真结合休假问题,提出比较具体的解决方案。毕竟,很多消费都被疫情“锁”住了,只要找到开销的钥匙,能够得到弥补。而这把钥匙,就是休假的合理安排。休假应当作为疫情过后重点研究的一个问题,让休假成为弥补“假日经济”损失的最主要内容之一。切不可把政策的压力全部转嫁到财政、货币政策上,目前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已经承受的压力太大、责任太重,需要有其他方面政策的配合与协调。
当然,投资政策,也会伴随着疫情的逐步远去,除已经获得审批的项目以及工业生产投资项目等之外,其他方面的投资政策,也会随之出台,会成为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教育、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等方面的投资,步伐也会明显加快。所以,切不要担心中国经济增长会出现问题。IMF看好中国经济,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看好中国经济的韧性,决不是随心所欲,而是看到了疫情之后中国经济的复苏,看到了中国在经济发展方面的能力和动力,看到了中国人特有的自信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