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研人员“下海”创业,这个可以有
【原创】让科研人员“下海”创业,这个可以有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为进一步激发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科技创新活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创业热情,充分发挥其在“双创”活动中的示范引导作用,人社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对进一步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作出部署。
曾几何时,国有企业员工创业成为一种时尚,特别是企业管理人员和供销人员,纷纷“下海”创办企业、成立公司,从事经营和创业活动,从而让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大批生机勃勃的企业。也正是这一批创业者,打通了从国有企业走向民营企业之路,铺就了国有企业员工如何才能更好地施展才能的平台,也让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中国市场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天仍然活跃在商场的成功企业家,相当一部分都来自于原国有企业,来自于国有企业的各个岗位。
国有企业员工能够成为创办民营企业的主力之一,能够在商海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实力,源于在国有企业的锻炼,源于在国有企业建立起来的各种资源,源于国有企业提供的学习平台,源于国有企业积累起来的各个方面的经验。包括技术、管理、经营、服务等,都是他们能够创业成功、少走歪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有人曾做过粗略统计和了解,凡在国有企业呆过,尤其在国有企业经营岗位和技术岗位、管理岗位呆过的创业者,成功率比一般的创业者高出很多。
这也意味着,国有企业长期积累起来的经验,给员工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与提升,也让员工创业创新具备了较好的条件。国有企业除了体制机制方面的缺陷之外,在对员工的稗官野史、教育和培养方面,仍然具有很强的优势。那么,对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来说,如果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放开,鼓励他们在职或离开现有岗位去创业创新,是有比较大的优势的。因为,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足以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足以能够创造出许多新的产品和市场,从而形成一支庞大的、能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科研队伍和创业大军。
事实也是,按照目前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实际情况,虽然科研人员的能力很强,科研水平很高,科技实力也很足。但是,科研成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与效率并不是很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很低。很多科研成果,都是在实验室很先进,参与评奖等也是很有效率。但是,始终不能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继而导致这些科研成果变成了纸上成果,而不是现实成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迫切需要找到一条新路,让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能够快速转化、高效转化、现实转化,能够让科研成果真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手段。
很显然,让科研人员“下海”,让科研人员进入到市场去锻炼和锤炼,是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和转化效率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方面,可以让科研人员更加直接地接触市场,让他们的研究能够更好地与市场接轨,能够研发更多市场需要的、消费者需要的、有市场潜力的技术和产品,而不是在实验室拍脑袋。毕竟,除极少数高科技领域之外,绝大多数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研究的成果,应当与市场融合。恰恰是,我们的科研人员,与市场的距离太远,对市场的了解太少。如果不让他们融入市场,其研究成果也就很难适应市场;另一方面,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对于更好地让科研成果与资本结合,让社会资源与科研成果更好地融通,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些真正有实力的科研人员进入市场后,一定会引起资本等的重视,能够让民间投资者非常感兴趣。那么,资本与科研的结合也就会大大提升。
也正因为如此,有关方面出台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下海”创业创新的政策,是非常及时的,也是十分必要的。在推动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中,科技必须冲在最前面。而让科研人员“下海”,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也是一种最有效的创新之举。科研人员缺少的是市场意识,市场需要的是技术。一旦科研人员“下海”进入市场了,市场与技术也就能够无缝对接。关键就在于,除了鼓励科研人员“下海”创业创新外,能否出台更多支持和扶持科研人员创业创新的政策,鼓励民营资本与科研人员“下海”联合,鼓励科研人员用知识产权投资等,从而在政策上给予更多创新与探索。可以预料,一旦政策上放开了,科研人员“下海”的热情就会大涨。同时,对事业单位改革也会产生积极影响,推动事业单位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