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增强“三农”补短板动能

谭浩俊 2019-12-26 00:29

【原创】激发社会资本活力,增强“三农”补短板动能

(非特别标注,文章皆为谭浩俊原创)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对此,会议列出了8块要加快补上的短板: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会议列举的8个方面短板,毫无疑问都是目前农村客观存在的、也是比较突出的、更是对全面小康会产生不利影响、带来不良后果的方面。如果能够把这8大方面的短板拉长,把课补上。那么,全面小康的基础就会更加扎实、身体就会更加强壮,就能更加健康有力地向现代化进发,开启新一轮发展征程。

很显然,今年会议把重点放在补短板上,也充分说明“三农”工作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针对更加具体的问题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措施。因为,从大的方面来看,无论是决策层还是执行层,都已经对“三农”工作有了足够的认识和高度的认知,不需要再在认识层面去做更多工作,也不需要进一步强调“三农”工作的重要意义。但是,大的方面的认知度提高、认识统一,不代表对具体问题的和认知都高度统一。所以,会议把重点放在补短板上,可谓抓住了当前“三农”工作的牛鼻子。

事实也是,当“三农”工作已经实现了总体发展目标、达到了总体要求以后,重点就要转移到细节问题方面。而短板问题,无疑是“三农”工作中最具体、最突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因为,对照全面小康,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全面小康就是不够完整、不够健康,就很难称得上是高质量的全面小康,对于启动现代化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那么,为什么说这8大方面是短板呢?那是因为,这8大方面,通过过去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源。也就是说,它已经不像几十年前那样,几乎是空白。但是,与全面小康的要求相比,特别是现代化要求相比,又存在着一定不足,有的方面还明显不足。因此,又成为了短板。是短板,就得拉长,就得补上。不拉长、不补上,就会形成缺陷,甚至会越来越短、缺陷越来越大,成为严重拖后腿的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补短板的工作,指出来容易,真正要做好,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从8个方面的短板来看,所有的问题都集中到一个方面——投入。在此基础上,才是意识。也就是说,要把这8大方面的短板全部补上,就必须有很大的投入、有足够的财力来保障。没有财力,或者说没有足够的财力,是很难把短板真正拉长的。关键是,投入所需要的钱从哪里来?如何才能让补短板投入不成为未来发展的巨大压力和风险。

我们注意到,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无论是城市发展还是农村建设,都是以政府负债投入为基础的。结果,很多方面的不足和短板是被解决了、补上了。可是,留下的问题和风险也越来越大。政府债务的快速积聚,已经给地方债务风险留下了很多隐患,给未来发展也产生了很多不利影响。所以,“三农”补短,一定要吸取过去城乡建设和发展中的教训,不能再以政府负债投入和透支未来发展潜力为代价,而应当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社会资源,鼓励调动社会资本参与“三农”补短板工作,让社会资本成为“三农”补短板的重要力量。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供水保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教育提高、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建设、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等,都可以吸纳和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可以通过共同建设、共同开发、共同运营、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等方式,让社会新型在“三农”补短板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不是政府或国有企业唱独角戏。

可以肯定,如果社会资本能够参与到“三农”补短板中来,那么,“三农”补短板工作的效率会大大提升,甚至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政策上更加开明、思想上更加开放、工作上更加开通,要坚持但有所在、不求所有的原则,在补短板中给社会资本全面开放,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三农”补短板的行列中来,弥补有形之手的力量不足、能力不够、动力不强,让有形之手能够与无形之手真正协调起来,让市场对社会资本形成积极的调动作用,从而大大提升“三农”补的效率与水平。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