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给淄博带偏,淄博的经验不是烧烤
虽然“五一”旅游火爆,“一票难求”、“一房难求”在这个“五一”会非常扎眼。但是,山东淄博腾空而起,还是让人有点意想不到。
美团数据显示,4月14日、15日两天,“淄博”火车票搜索增幅位居全国第一,环比增长988%。4月15日中午12时30分,“北京南-淄博”火车票开售不到1分钟就被秒空。北京、上海、郑州、石家庄等地游客“种草”淄博的积极性最高,4月28日前往淄博的火车票已全部售罄。
也就是说,淄博已经注定会在这个“五一”成为最抢手的城市之一。如果把淄博比作一套商品房的话,其价格已经在短期内被炒高几倍了。能够让淄博如此名声大振的,是一种叫“烧烤”的消费形式。而烧烤于广大居民来说,虽然是随处可见的营生,哪座城市都不缺烧烤,可是,对淄博来说,却成了一张宣传推广城市的名片,成了吸引全国各地游客蜂拥而至的一个巨大的磁场。
虽然没有去淄博品尝过烧烤,但是,可以想象得出,味道不会比全国其他地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也就是说,从“口福”的角度来看,淄博的烧烤,与其他地方的烧烤,没有区别,也不会有区别。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对待烧烤的态度。烧烤不算是一个健康、绿色的行业,甚至不是一个应当鼓励发展的行业。很多地方已经对烧烤做出了一定限制和规范,譬如在景区等已经不允许烧烤,而只能在指定地点烧烤。因为,其需要的食材、卫生条件,特别是环境问题等,都会围绕着烧烤而展开。
淄博能够出其不意,很有点剑出偏锋之感,也可以认为是在政策边缘地带跳舞,必须把握好政策边界。否则,也会带来新的矛盾和问题。要知道,燃放烟花爆竹都是被禁止的,农民焚烧秸秆也是被禁止的,烧烤于烟花爆竹、秸秆焚烧,哪个的污染更大,应当是可以比较的。如果对秸秆焚烧、烟花爆竹是禁止的,对烧烤就能放纵吗?如果每座城市都大力发展烧烤,相信很快就会有相关禁止规定出现。
这也意味着,千万别给淄博带偏了,烧烤带红了淄博,也可能给淄博带来很大的一块利益,特别是旅游利益。但是,烧烤显然不能成为一种现象,一种可以给很多城市带来效仿效应的现象。如果其他城市也效仿淄博在烧烤上做文章,并试图通过烧烤带给城市更多的利益,那就学错了,被淄博带偏了。淄博“烧烤现象”带给其他地方的,应当是地方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和观念。
众所周知,淄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国有企业改革的试点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面推开,淄博是有很大贡献的,也是提供了很好的经验的。也就是说,在改革方面,淄博还是有比较强烈的意识和先进的理念的。此次的烧烤现象,也可以认为是一次观念的突破和理念的解放。要知道,在其他地方对烧烤带着“禁”和“限”的观念的情况下,淄博却用“放”和“鼓”的方式推动“烧烤现象”出现,还是需要有点勇气和担当的。不然,不敢这样做,也不能这样做。
也就是说,其他地方要学淄博的“烧烤现象”,不是学烧烤,而是学解放思想,学发展理念,学如何找到提升城市影响力的抓手。就算烧烤可以全面推广,那也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效应会大大下降。只有结合城市特点,加强思考,寻找到自身能够发展的载体,才能有效发挥产业效应、形象效应、轰动效应。
需要提醒淄博方面的是,虽然“烧烤现象”很是让城市知名度提升了一把,也带来了很大的旅游消费效应。但是,烧烤于城市,仍然是需要有限融合,而不是无限放纵。毕竟,烧烤产生的环境问题,是必须关注的问题。除非淄博能够寻找到没有环境问题的烧烤方式,否则,还是需要更加有序、节制和监管的。轰动效应过后,等待淄博的可能就是控制烧烤的规模和影响,而不是继续大肆宣传。
不管怎么说,淄博在烧烤问题上,成功了,也获得了一次其他城市所没有的宣传城市的机会。带给其他城市的启示,就是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转变观念,而不是关起门来想问题,闭上眼睛看世界,捂住耳朵听音乐。那样,就永远找不到发展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