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协同,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
国务院总理李强4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政策措施。会议要求,针对不同领域实际问题,不断充实、调整和完善有关政策,实施好稳外贸政策组合拳,帮助企业稳订单拓市场。要想方设法稳住对发达经济体出口,引导企业深入开拓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东盟等区域市场。要发挥好外贸大省稳外贸主力军作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增强政策协同效应。
虽然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外贸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但是,并不是说外贸工作已经没有了扩大的空间,没有了可以拓展的市场和客户。相反,只要善于观察市场、关注客户需求、挖掘消费潜力,可拓展的市场空间会更大,很多潜在的客户会被挖掘出来。关键就看,是用被动等待的方式还是主动出击的手段。如果主动出击,就能掌握外贸工作主动权,就能赢得更多市场和客户。
而从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以来各地开拓外贸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确实说明,只要敢于出击、主动出击、勇于出击,还是能够抢到订单、争到市场、赢得主动的。特别是过去被认为是外贸落后地带的中西部地区,也抢到了很多订单和市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迹象,也是非常好的经验。
这次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不仅提出了稳外贸规模、优外贸结构的总要求,也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措施,明确提出必须增强政策的协同效应。实际上,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外贸工作来说,增强协同效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除政策协同之外,目标协同、政企协同、区域协同等都很重要。
就政策协同来说,地方不能总把眼睛盯住中央出台什么政策,如何把中央出台的政策用到位,地方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措施,配合中央出台的政策发挥作用。否则,单靠中央出台的政策,作用效率会受到影响,作用的覆盖面也难以最大化。因此,完全有必要形成中央出台的政策与地方配套政策协同作用的格局。如此一来,政策的效率和效应就会大大增强,企业对政策的信任度和信心力就会显著提升。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增强政策协同效应”就显得极其重要而必要。
就外贸工作的目标来看,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是有比较明确的目标的。关键是,这些目标能否协同推进,中央提出的目标能否成为地方的自觉行动,而地方提出的目标能否对中央提出的目标形成有效支撑。一般情况下,地方的目标都会高于中央的目标。但是,也不能盲目,不能脱离实际,而要实事求是。有些地方,外贸工作的难度是相当大的,要想高于中央提出的目标,往往是难以实现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要量力而行,不要急功近利,也不要盲目冒进。否则,目标的协同效应难以体现。相反,外贸工作条件好的地区,则要把目标定得高一些。就像会议要求的,外贸大省要发挥好稳外贸主力军作用。如果外贸大省的任务完成得好,其他地区的压力就会大大减轻,实现中央目标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政企协同,是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外贸工作最明显、最突出的特点。无论是外贸大省还是外贸相对较弱的省份,无论是沿海地区还是内地,都组织了规模庞大的出海抢订单队伍,甚至内地比沿海地区的队伍更加庞大,企业出海抢订单的积极性也更高。实践证明,政企协同、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出海抢订单方式,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效果是比较好的,作用也是比较大的。如果能够组织效率更高一点、针对性更强一点,效果还会更好。而经过这次有出海抢订单工作,政企之间的关系也进一步协调、感情进一步增强,对彼此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从而为今后的协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就区域协同来讲,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内,一是对外。对内的重点是沿海地区和内地的协同,这很重要。因为,沿海地区掌握的外贸资源比较多,经验也比较丰富,如果能够给内地提供一些资源和经验,对内地的外贸工作是能够产生比较积极的作用的。因此,有关方面应当组织沿海和内地之间的外贸协同,且能够把内地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与沿海地区外贸资源丰富的优势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协同效应;对外就是要区分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外贸拓展措施。发达经济体出口的难度加大,但要巩固,不能放弃。否则,形成的缺口其他地区弥补不了。发展中国家市场和东盟等区域市场要大力扩大,形成新的外贸优势。如果把这两块的外贸工作做好了,外贸规模是能够巩固并扩大的,外贸结构也是能够优化的。因为,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国家,对中国产品还是非常在意的,是脱不了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