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国企扎堆内蒙绿氢产业,要重视投资的有效性

谭浩俊 2023-03-27 08:05

煤炭及风光资源丰富的内蒙古,近年来氢能产业投资持续领跑全国。据澎湃新闻梳理统计,今明两年是内蒙古风光制氢项目开工和投产的大年。截至目前,全区已获批的31个绿氢项目合计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而投资的主体,皆为央国企,如中石化、中石油、国家能源集团、中核、中煤、华能、华电、大唐、国电投、三峡、中广核、京能、深圳能源、申能等,以央企为主力。

央国企把投资的重点放在绿氢能源上,充分利用内蒙古的自然资源优势,推动绿色能源发展,应当得到支持和鼓励。前提是,要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要把握好尺度、掌握好分寸、体现好关键、明确好方向,而不能离谱,不能一哄而上,避免出现相互踩踏现象。同时,要在做好绿色能源发展工作的同时,做好电力资源的“输出”工作,如果只有产出、没有输出,不仅难以形成效益,而且会造成巨大浪费。

实际上,对内蒙的绿氢能源来说,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能力,尚不具备如此大规模的投资,不具备一哄而上的条件。特别在技术上,可能并不都十分先进,投资成本、生产成本、经营成本、销售成本等,可能都还会比较高,且不同的企业,技术水平也不同,那些技术条件较差、技术能力较弱、技术水平较低的企业,一旦投资绿氢产业,谁也无法保证,不会是一次盲目投资、决策失误。就像2008年开始的光伏投资一样,不是光伏产业本身存在什么问题,而是投资者太过疯狂,有技术打底的,没有技术打底的,为了享受政策,为了赶上风口,都在投资光伏产业,结果,没有几年,就都趴下了,造成巨大投资损失,甚至一些地区出现了的区域性金融风险,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偿债压力。

就眼下来说,或许还不能下盲目投资的结论。毕竟都是规模很大的央国企,投资能力很强,资金实力也很强,也有比较强的技术水准。但是,是否都具备投资绿氢的能力,确实值得关注。一下子批准这么多的绿氢项目,从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来看,是合适的,也是有效的。关键是,这些投资是否都是有效投资、有序投资、可持续性投资,就很难说了。与民营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投资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决策的盲目性和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就是太注重眼前利益需要。

不能说眼下的绿氢投资都是功利性投资,但是,功利性投资一定存在。如何评判,就看几年后各个投资项目的产出效率了。如果产出效率高,项目竞争力强,可以认为是有效投资、可持续性投资。反之,就是盲目投资、无序投资了。那么,有关方面、监管机构能否对企业的此次投资予以跟踪,对企业投资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跟踪评价,如果属于技术上并不成熟、相关的项目可行性研究也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就匆忙投资的项目,在对企业进行绩效考核时,必须给出一份客观、公正的评价,而不能让其成为“历史错误”被搁置。同时,对企业领导人的评价,也必须给予科学、客观评价。如果属于盲目投资、冲动投资,需要追究责任,追回发放的绩效收入。否则,损失谁来承担,责任谁来承担,谁来为国有资产负责。

除项目投资的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之外,这么多绿氢项目投资后,一旦全面达标投产,其能源的“输出”通道有没有建立,市场是否足够,如何把有效产出变成有效输出、有效消费,从而避免出现浪费,也是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必须谋划在先、考虑在前,而不能烂泥萝卜吃一段、擦一段。如果只顾投资生产,只有产出,没有输出,没有需求,没有市场,这样的投资,也只能算是无效投资、无序投资、盲目投资,必须追究责任。

央国企为了推动绿色能源发展,主动承担责任,是一件好事。但是,绝不能盲目冲动,不能一哄而上,而必须有序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通盘考虑,既要看投资是否无序、是否过度、是否低效率、低水平投资,也要看市场需求、看消费水平。特别是绿氢能源,更要看输出能力,以及消费成本。但凡有一个方面存在问题,这些投资都有可能打折扣,甚至是投资失误。

在此基础上,这么多央国企投资绿氢项目,会不会形成产能过剩,甚至严重过剩,目前也很难说,一旦出现产能严重过剩问题,接下来的市场竞争,也会是非常无序,会出现严重问题。到时候,就会出现相互残杀现象,使投资打了水漂。至少,投资效益不高。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