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减人员编制5%对公考会有影响吗?

谭浩俊 2023-03-21 08:04

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有这样的要求,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人员编制统一按照5%的比例进行精减,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

看到“精减”二字,也许有人会说,公考可能要更难了,录取的比例也要更低了,大学生就业也要更不容易了。甚至有人会觉得,行政机关要裁员了。客观地讲,有这样的想法很正常。在很多人的眼里,精减人员编制,就是精减人员,就是裁员。看到精减人员编制的消息,自然而然会与公考、大学生就业等紧紧联系在一起。

实际上,编制和人员并不完全相同,编制是一个单位可以安排的人员岗位,而人员岗位与人员并不完全对等。正常情况下,人员应当少于编制。但是,由于经过多轮机构改革,特别是大部制改革后,一些单位的超编人员尚未消化完毕,人员多于编制现象依然存在。精减编制对这些单位来说,压力比较大。而对没有超编的单位来说,压力并不算大。

也就是说,如果单纯按照数学方式算账,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编制总量确实会有所减少。即便5%的幅度不是太大,但就具体单位来说,也会面临比较大的压力。而编制总量减少,对单位“补新”也会带来不利影响。而“补新”主要渠道就是公考,势必对大学生就业也带来不利影响。

但是,需要注意,方案中有这样一句话,收回的编制主要用于加强重点领域和重要工作。意思就是,编制总量并不会减少,而是结构调整与优化。所谓的精减人员编制5%,是有的部门减少,有的部门则要增加。特别是新设部门,如国家数据局,除人随职能走带过来的编制外,肯定也要新增编制。新增编制哪里来?当然是从精减的编制中调节了。又如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职能强化了,人员编制肯定也要增加。新增的编制自然也要从精减的编制中调剂,而不是扩大编制总量。

这也意味着,此次机构改革,从编制总量上并没有减少,而是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有的部门的编制确实减少了,今后公开招聘的数量也要减少了。相反,那些需要加强的部门、新设的部门,则要新增公务人员,公开招聘的公务员会增加。一定程度上,近两年的公务员招聘数量还可能增加。因为,原本就不需要增加人员的部门,维持现状。新设的和需要加强的部门,则需要增加招聘人员,自然会给大学生们新的机会。

同时要看到,此次机构改革是从中央国家机关开始,按照5%精减人员编制,是否各级行政机关都要按照这个比例精减人员编制,也是一个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因为,按照目前的机构框架,上面是一根绳,下面是一条线,亦即头大腿细、帽子大鞋子小。以市场监管为例,监管工作的重心在县乡、特别是乡镇,只有几个人,却要完成那么繁重的监管任务、接受那么多复杂的工作,单纯是上级部门的各种检查、考核,就可以让基层的市场监管人员日夜忙不停,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市场监管工作。在推行机构改革时,自然不可能也按比例下达人员编制精减工作。更别说,这些部门大多人员老化,需要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

值得大学生们重视的是,虽然精减人员编制5%的要求,在编制的总量上对大学生参加公考不会带来实质性影响。但是,对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求可能会产生新的变化。从一般部门来说,工作人员大多是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通过招干或调用进入的,近几年都要陆续退休,甚至可以认为会出现“退休潮”,对大学生来说,自然是机会,但也是挑战。机会来自于招聘数量,挑战来自于角色代入。如果没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业务素质、协调水平等,要想成为公务员,难度会相当大。那些只会考试,不会工作,只会讲,不会做的大学生,成为公务员的概率很小。特别是基层工作经验,可能会成为未来大学生进入公务员队伍最大的挑战。今后公开招考的公务员,很有可能都在基层、在社区、在乡村,而县级以上机关的公务员,则从在基层锻炼过的公务员队伍中选拔,真正有能力的年轻人,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