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关键在结构、效率在节奏、安全在总量

谭浩俊 2023-03-11 08:03

在3月3日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一方面,货币信贷的总量要适度,节奏要平稳,要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的成果。另一方面,还要适度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继续对普惠小微、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保持有力的支持力度。

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特别是疫情发生以后的3年多时间里,货币政策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稳定了经济发展,较好地解决了企业资金需求问题。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由于得到了货币政策的更多关注,生存和发展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避免因为资金问题而陷入困境,对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市场需求疲软,供需矛盾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供大于求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多,且不只是实体企业,很多行业都出现了类似问题,特别是房地产行业,因为市场持续低迷,多数房企陷入困境,其中,一部分头部房企因为债务规模过大,资产负债率过高,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现象,从而给货币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也让原本已经比较合理、规范的货币政策出现了新的矛盾。货币政策到底如何选择,如何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需要更加深入全面地分析和研究,提出更好的政策思路和工作目标。

易纲行长的总量要适度、节奏要平稳,要适度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作用的要求,无疑是符合当前经济发展实际和金融工作现状的,关键在于,如何才能更具针对性地发挥好货币政策的作用,使经济、金融关系更加协调,金融能够最大力度地促进经济发展,并保持自身安全。具体地,应当重点关注三个方面。

把握好结构这个关键。从2022年广义货币(M2)数据来看,全年新增28万亿,新增规模是非常大的。按理,应当能够充分满足各方面的资金需求。但是,从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情况来看,资金紧张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并没有新增资金规模反映的那样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资金投放结构仍然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没有能够有效地将资金投放到实体经济领域。相反,前些年积极控制、且已经取得较好效果的房地产领域,因为房企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半拉子”工程大幅增加,为了“保交楼”,也为了防风险,只能调整房地产信贷政策,继续向房地产领域大量投放资金。即便这些资金没有转化成拿地资金等,也使得房企的负债又进一步增加了。加上铁路、城际轨道、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投资也很大,自然,新增资金也再一次流向了非实体经济领域,甚至是非生产领域,导致信贷资金结构不合理现象加剧,需要采取措施,优化信贷结构。

掌握好政策节奏提效率。货币政策既不能老牛拖破车,没有生机,也不能急风暴雨,没有边际,而应当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特别是节奏,必须轻松、明快、有序,要让市场主体和广大居民都能从货币政策的节奏中看到希望,感受到效率。很显然,目前的货币政策在节奏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更多的被企业、被市场拖着走,甚至被坏企业牵着鼻子走,而没有带着市场、带着企业向前进。譬如房地产市场的货币政策,说到底,就是被开发企业牵着鼻子走,先是盲目扩张、盲目负债、盲目发展,出了问题了,两手一摊,银行和政府买单,好处都给了企业,问题都给了政府和银行,这是不对的,是必须纠正的。否则,货币政策的效率就难以提升。

控制好货币总量这个“安全阀”。货币政策中,总量、结构、节奏“三步曲”,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也是相互制约的。在总量起决定作用时,结构和节奏要围着总量转,最大限度地优化结构、掌握节奏,从而提高政策的作用效率。如果结构矛盾突出,总量、节奏就要围着结构转,既不能无序扩大货币总量,也不能无序加快政策节奏,而是要确保结构优化、效率提升。如果在政策节奏上遇到问题,就要围着节奏转,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都要把握好节奏。如果这样,货币政策的作用效率一定会最高。而从眼下的情况来看,总量有点失控,节奏也有点过快,结构则出现了比较大的问题。因此,今年或今后几年,货币政策都要围着结构转,最大限度地调整政策结构,尤其是实体经济、技术创新、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等方面,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和创新工作,要重点支持。如此,单纯在总量上增加资金供应,就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带来新的矛盾了。2022年的新增货币,总体是规模很大、效率不高、质量不优、节奏不好的,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