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兔子”确实口味重了点,个性化也得有分寸
兔年春节即将到来,近日在一张标价为1.20元的邮票上,一只蓝身红眼的兔子引发网友热议。据了解,该枚邮票系中国邮政定于2023年1月5日发行的《癸卯年》特种邮票之一,由著名艺术大师黄永玉执笔绘制,其图稿在今年9月8日就已正式对外发布。网友对于卯兔的形象褒贬不一,有网友看到蓝兔子感觉很奇怪,直言:“怎么看都透露着强烈的妖气啊”“想起来童年阴影”。
说实在的,如果这只兔子出自于无名之辈之手,一定不会被录用,甚至会被委托者狠批,从此再也不会获得设计的机会。但是,放在艺术大师身上,一切就完全不同了,不仅被录用,还被赋予了很多精彩的内容,如睿智、聪明、可爱等。
客观地讲,这只兔子确实没有多少美感可言,也没有多少新意可讲。毫不客气地讲,一位刚刚学画的孩子,就能画出这样的兔子,且质量不一定比这差。那么,为什么黄大师会设计出这样一只兔子呢,自然有黄大师的想法。犹如整天吃山珍海味的人,突然吃到一盘连油也没放的毛菜,可能比啥都好吃。
问题就在这里,黄大师的好画多了去了,这种类似小孩子画的东西,在黄大师的笔下,显然很少出现了。突然出现,或许也能带来一些感观的刺激。于是,黄大师就选择了这样一次尝试。结果,自然不会是最好的。对公众来说,当然不会降低标准去看黄大师的画。于是,“妖气”什么的评价,也就不可避免了。
我们认为,作为新年的邮票,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还是要最大限度地适应大众口味,而不要太过个性化。过度个性化,反而会弄巧成拙,无法达到设计的效果。个性票应当放在平时的邮票设计中,特别有某些纪念意义的事件等,可以设计出更多个性特征鲜明的邮票。如果放在兔年特种邮票上,不太合适。特别是艺术大师设计这样的个性票,更是失去了最佳设计效果,失去了收藏者对大师的水平认可度。
有人说,邮票设计者的设计思路,不能为大众口味所左右,而是应当充分展示个性。单从艺术的角度来讲,此话没错。个性也是艺术的生命,是设计者展示不同文化的表现手段之一。有个性的设计,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但是,艺术又是为大众服务的,而不是自娱自乐。特别是普通意义上的设计,就更要关注大众性。如果设计的邮票,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口味,而是少数人的胃口,这样的设计,怎么说也不能算是成功的。这次的“蓝兔子”,总体上讲是不太成功的。设计的口味太重,让多数人有点受不了。
如果说无名之辈或名气不大者,为了扬名,可以通过个性化设计、个性化展示的方式,来提升名誉度和影响的话,像黄大师这样的大家,还是要多从效果出发,从大众的接受度入手,最大限度地满足多数人的需要,而不要为展示个性而展示个性。更何况,这样的兔子,真的没有什么个性可言。
邮票作为一种文化产品,其使用价值已经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大大降低了,但是,文化价值并没有因此而降低。因此,在设计邮票图案时,还是要从价值的角度考虑,而价值的评价标准之一,就是公众的接受度。只有大众的,才是优秀的。影视剧如此,邮票等其他文化产品也是如此。不能因为邮票不再具有广泛的使用价值,就降低邮票的文化价值,这是不对的,也是不符合邮票设计要求的。更重要的是,邮票还扮演着文化传承的角色,一枚小小的邮票,可能记载着一段辉煌的历史,也可能记载着某起重大事件,更可能代表着某种文化元素。疫情中的兔子,是否也有一些特殊的含义呢?如果在设计时,赋予一些这方面的含义,是否比单纯的“蓝兔子”更好呢?
创新不是猎奇,个性不是怪异。如果真的要把兔子设计成有个性的小动物,可以带着兔子到幼儿园去与小朋友玩耍,看小朋友玩耍过程中小兔子的反应。这时候反应出来的兔子,有可能才是真正有个性的。只是,黄大师不会有时间和精力再去这样做,因此,也就只能画一只初学者都能画的兔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