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全面恢复,需“三驾马车”共同发力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环比下降0.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615亿元,同比下降5.9%,环比增长0.15%;货物进出口总额37048亿元,同比增长0.1%。其中,出口20996亿元,增长0.9%;进口16052亿元,下降1.1%;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环比下降0.87%。
虽然与上月相比,多项指标仍处于下行态势,特别是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恢复态势。但是,从国民经济总体情况来看,也不难看出,仍延续着4月份以来的恢复状态。11月份之所以出现部分指标下行的现象,仍然与疫情多点爆发有着密切关系。随着疫情防控政策做出较大调整优化,只要渡过心理接受期,国民经济运行将出现稳定恢复状态。其中,“三驾马车”能否扮演推动经济平稳向好的主要角色,对国民经济全面恢复至关重要。
投资作为“三驾马车”最为稳健的手段之一,长期以来,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在经济遇到困难、面临下行压力时,投资总能发挥“稳定器”的作用。关键就在于,如何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选择更为稳健而有效的投资手段。
要知道,不同时期,投资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曾出现过投资过快、经济过热,投资不振、经济过冷的现象。因此,投资就成了当时经济冷热的“温度计”,也成为调控经济的“手动闸”。原因就在于,那一阶段的投资,主要是生产性投资,对经济的影响力很大。随着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与优化,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充,特别是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房地产投资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规模的扩充,投资的重心也在很长时间内转向了非生产性投资。非生产性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即时拉动力,却很难形成可持续性很强的拉动力。目前的问题,就在于投资的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投资的作用效率不再像过去那么大。
尽管如此,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依然很大,仍然需要通过积极的投资政策和投资手段,拉动经济增长。需要抓住的重点是,就是要更大力度地发挥企业的投资积极性,提高生产性投资、尤其是制造业投资的比重,提高科技方面的投入,增加高技术投资。因此,在政策、资源配置等方面,还是要给投资一定的倾斜,为投资作用的发挥创造更大的空间。
出口工作,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也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出口拉动型经济的特征,也维持了很多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美国大行其道,大搞贸易保护主义和技术霸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减弱。即便没有出现明显下滑现象,与过去相比,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仍在减弱。对出口的作用,只求不要拖后腿,而很难再像过去那样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
眼下最需要抓好的,是消费这驾“马车”。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就是要建立国内大循环,利用国内市场这个大舞台,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作用。而从11月份消费的实际情况来看,很显然,有点拖经济增长的后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了5.9个百分点,特别是餐饮收入,下降了8.4个百分点,这是疫情前很难发生的事。
疫情对消费的影响,远大于投资,一定程度上,也大于出口。因为,疫情对出口的影响,是有大有小、有弊有利。特别是防护用品、轻工产品等,在疫情下,出口大幅增长。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疫情对出口的影响,甚至弥补了贸易保护带来的影响。疫情对投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外商投资和生产性投资,其他方面的投资总体比较平稳。
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消费,包括传统的餐饮、住宿消费、文化消费、旅游消费、普通商品消费等,都形成了比较大的冲击。如何在政策调整优化的大背景下,通过发放消费券等手段,刺激消费,对于启动和恢复消费十分重要。可以预料,一旦广大居民走过心理紧张期,消费领域会迎来一波报复性反弹,预计反弹会在明年二季度出现。因此,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会在明年二季度表现得比较明显。
当然,除了生活性消费之外,生产性消费方面,也要加大政策引导和鼓励力度,在生产性投资、技术创新、居民企业等方面出台更多政策,特别是税收减免、财政贴息、贷款优惠等方面给予支持,生产性消费也会出现比较大的反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