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大校长何必把马化腾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
马化腾并不是一个高调而张扬的人,行事总体低调温和。即便决策很果断,办事很坚决,也没有表现于外在,而是内在。然而,现在却被深大校长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15日,在2022西丽湖论坛上,深圳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毛军发表示,在人才培养上,希望到本世纪中叶,再能够培养出10位马化腾量级的杰出校友。从科研来讲,我们希望能够产生3项诺奖级别的成果。
产生3项诺奖级别的成果,这话绝对支持,也是非常好的目标。如果每所大学都有这样的目标,对提高中国科研水平、跻身世界科技先进行列之国,是非常有利的,也是能够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的。
然而,再培养出10位马化腾量级的杰出校友,就显得不太合理,而比较功利,甚至比较浮华了。因为,马化腾能够为外界所关注,除了其创始的企业具有一定知名度外,还有其名利方面的地位,将此作为学校培养人才的一个奋斗目标,显然是不太合适的。至少,不利于树立正确的培养人才导向,不利于学校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毛校长应当非常清楚,基础研究是非常枯燥、非常消耗人的时间和精力、又是很难出成果的一个领域,绝大多数人一辈子奋斗于基础研究领域,最终可能一直默默无闻,既没有突出的科研成果,也没有个人财富积累,甚至外界都不知道他们在默默奉献。那么,这些人是否就不是学校的骄傲呢?是否就不应当成为大学生们学习的对象,就不是为国家做贡献呢?
很显然,在基础领域的研究者当中,相当一部分是幕后英雄,是默默奉献者,是无私奉献者,他们更是值得学习的榜样。忽视或轻视他们的存在,而只把眼睛盯在浮在上面的那些人,会伤了很多默默无闻者的心的,也是不利于基础研究领域的发展的。
我们并不认为马化腾不应当学,像马化腾这样的成果与名气同在,成就与财富共有的人,当然应当学,还要好好地学。但是,作为一所大学,将马化腾量级作为奋斗目标之一,并公开发出倡议,确实有点不太合适,也是把马化腾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如果每所学校都把有杰出成就或很高地位者作为培养学生的奋斗目标,就一定会让培养方向出现问题。譬如有的学校出了一名高官,学校就要求学生应当向其学习,力争在未来多少年内培养出多少名高官。再如一个学校有一名亿万富翁,就将其作为榜样,提出学校未来要培养多少亿万富翁的目标。如此,岂不会形成功利导向、名利导向,而不给学生更多打基础、学真实本领的条件。
有网友打趣地说,如果都像深大校长这样提要求,杭州师范大学是否也要提出一个培养10名马云量级的杰出校友,让毕业的学生们,一个也不要当老师,都去搞互联网等能够让自己成为重量级校友的事。这根本没有可能啊,培养人才的目标,还是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而不是给学校和学生画饼。
对大学来说,给学校和学生提出的目标,还是应当在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目标方面,可以提出一些成果类目标,就像毛校长提出的3项诺奖级别的成果一样,怎么提,只要不浮夸,都没有问题。至少,能够成为学校追求的目标和师生奋斗的目标。把具体人也作为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且目标是一位富豪,而不是在科研界等有杰出成就的人,就显得太功利、太缺乏档次了。
中国至今没有一位诺贝尔物理、化学等方面的获奖者,且每当诺奖开奖时,中国人都十分羡慕。那么,作为中国的大学,应当怎么做呢?是希望多培养有冲击诺奖的学生呢,还是多培养像马化腾这样名利双收、但离诺奖太远的学生?
我们说,马化腾式人才需要,能够拿诺奖的人更需要。而一旦拿了诺奖,他们的成果,对中国乃至世界,会更加重要。今天的中国,最缺的已经不是马化腾式人才,而是能够拿诺奖、能够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能够开发高精尖领域芯片的人才。因此,大学培养人才的目标,也应当朝着这个方面努力。而培养更多具有默默无闻精神的研究者、教师、创业者、一线劳动者,则显得更加重要而紧迫。毛校长作为院士,难道还不算杰出人才?是否也只有成为马化腾才能成为学校杰出校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