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融资由负转正,去库存仍是重中之重

谭浩俊 2022-11-12 08:03

中指研究院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22年10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非银融资总额为556.8亿元,同比上升16.4%,融资规模年内首现正增长。从融资结构来看,信用债规模占比57.4%,海外债占比0%,信托占比4.9%,ABS(资产证券化)融资占比37.7%。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前10月,房地产企业非银融资总额为7535.5亿元,同比下降51.4%。如果分月看,都是处于下降过程。因此,能够在10月份出现正增长,对房企来说,是一种不错的现象。至少,说明融资环境有所改善,有利于房企缓解资金紧张矛盾。否则,有些房企可能已经无法正常运转了。

事实也是,自从个别头部房企爆出资金链断裂问题以来,整个房地产市场就一直处于十分紧张状态,相当一部分房企暴露出资金链紧绷甚至断裂消息,而开发商停工、购房者“断供”等消息,也让管理层把楼市调控重心转向了“保交楼”方面,从而对楼市调控政策做出了适度放宽的微调。特别是信贷政策,允许金融机构给予开发商一定的“保交楼”资金支持。

也正是在这样的政策取向下,非银融资市场才有了相对宽松的环境,给开发商提供了新的融资空间,缓解了资金紧张矛盾,也对“保交楼”产生了积极影响。目前,全国多数地方的“保交楼”工作都比较顺利。如河南省郑州市,更是政府直接出面,组织“保交楼”工作,确保停工项目在规定时间内开工,以消除购房者的恐慌心理,也为开发商平稳过渡创造条件。

那么,融资环境的改善,是否意味着开发商的危机已经渡过呢?显然没有,而只是困难暂时得到缓解,要想让企业真正走出困境,还是要把去库存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在去库存方面取得突破。如果去库存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融资环境改善的效果,很快就会消失,风险又会爆发。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去库存的目的呢?从政策层面来看,已经是条件相当好,各种政策相当多,甚至比调控前的政策更好。关键就看开发商拿出怎样的举动来了。因为,对广大居民来说,最关心和关注的,并不是政府出台多少鼓励购房的政策,而是重点关心开发商能否降价售房。如果开发商愿意降价,居民就愿意购房。否则,利益博弈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客观地讲,一线城市和重点二线城市的房价,要想有多大幅度下降,可能性不大,而只能依据实际情况,适度降价。有些楼盘,还有可能涨价。能够降价幅度相对较大的,是二手房,也包括此前的学区房等。因此,一线城市和重点二线城市,开发商应当灵活机动,把握时机,选择适度降价,以应对市场变化,避免过度积压房产,给自身带来资金方面的压力和负担。融资成本并不低,对利润的消解也非常直接。与其利润被利息蚕食,不如让利给购房者。更何况,相当一部分开发商还面临偿还到期债务的压力,如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对企业的市场信誉会带来很大影响,今后的融资难度会更大。到目前为止,海外债占比0%,就是最好的例证。

其他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恐怕就很难维持现有的房价水平了,开发商应当主动降价,且要依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降价方式。如果继续死杠房价,可能就是死路一条,不排除部分开发商要破产重组或被兼并了。要知道,三、四线城市的库存是相当严重的,开发商的压力也是相当大的。更重要的是,开发商手中还囤积了规模不小的土地。如果库存房销售不了,手中的土地也无法开发,资金链会越来越紧,资金成本也越来越高。原本有一定利润的楼盘,也会因为库存时间过长,而把利润全部消解结束。

降价或许会减少开发利润,但是,比起资金成本对利润的消解,降价是比较主动的行为,是能够帮助企业消化风险、消除隐患的行为。死杠房价,已经无利可图,囤积土地,就是囤积风险。这一点,开发商必须深刻认识,不能再糊里糊涂。同时,地方政府也不要再给开发商帮倒忙,不要再给开发商降价设置障碍、设立下限等。市场化的房价,就得用市场化手段,政府的干预,只会让房地产市场越来越危险。如果到目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仍然认识不到这一点,也就是真正的糊涂官了。这样的糊涂官,就应当离开管理岗位、领导岗位。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