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新物种就问“好吃吗”,这梗儿我欣赏不了
我国浙江和海南两地发现了一种名为“白盖鸡油菌”的新物种,这一发现已发表于国际期刊《微生物学前沿》。消息报道后,不少网友留言询问:“能吃吗?好吃吗?怎么吃?”
对此,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祁祥斌表示,白盖鸡油菌是鸡油菌属的一种,目前业内对这种新物种的了解还比较有限,建议不要采食,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其实,“能、好、怎”三问成了某种玩梗儿的流量密码,每每涉及新物种的新闻,抛出这个梗儿肯定有流量反馈。但对此,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或感叹,或无奈,或悲哀,或惆怅。面对新物种,不是去想着如何保护、如何培育,如何发挥它的生物价值、科学价值、药用价值、历史价值,而是先去问好不好吃,如果好吃,是否就要立即到处寻找,将其彻底消灭呢?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问了问新物种能不能吃吗,就值得上纲上线,将其与国民的素质等联系起来吗?显然,这不是上纲上线,而是现实使然。因为,无论是新物种还是老物种,无论是珍稀物种还是普通物种,保护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每一位公民都必须做出的具体行动。特别是珍稀物种和新物种,更需要每一个人的精心保护,否则,人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就会越来越差。
前一段时间刚刚传出长江鲟野外灭绝的消息,让国人痛心不已。要知道,长江白鲟的历史可追溯到1.5亿年前。在《诗经》中,就有“有鲔有鱏”的描述,个中的“鲔”,就是指的白鲟。而在《礼记》《周礼》中,记载的周天子春季祭祀宗庙场景中,也有“天子始乘舟,荐鲔于寝庙”的描述。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有很多,七十年代还能每年捕捞50000斤的长江白鲟,为什么仅仅一个甲子年之后,就被用上了“灭绝”二字?可见,过往我们在生态保护方面,确实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和缺陷。很多生物的灭绝,源于生态环境的不利变化,而人的过度捕捞和采摘、食用在其中起着巨大的负面作用。
面对新物种的第一反应,就是能不能吃,足以证明一些人的生态文明意识短板,也能够进一步说明为什么物种会在人类的面前变得越来越少,为什么原来长江最多的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四大家鱼”遇到了产量危机?为什么雪域高原的虫草等物种价格会越来越高?背后的原因之一还是管不住的嘴。
无论什么物种,既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人类的福气。如果不能有效地保护物种,尤其是珍稀物种和新物种,人所赖以生存的自然基础就会越来越差,生存环境就会越来越恶劣。
看到新物种就是“能、好、怎”三问,或许只是玩梗儿,却隐藏着生态意识、绿色文明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