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旅游,文化先行

谭浩俊 2022-08-18 08:02

发展旅游,很多人都把眼睛盯住景区、景点,认为只要有景区、有景点,就能吸引游客,就能发展好旅游业。

说实话,我也赞同这样的观点。没有景区、景点,谁来旅游。关键是,景区、景点哪里来?大自然会恩赐一点,老祖宗也会留下一点。但是,如果只会吃老本,就算大自然再恩赐、老祖宗再有本领,也禁不住后人的折腾,也会把旅游资源消耗殆尽。至少,很难有回头客。一个没有回头客的城市,是很难真正把旅游业发展好的。更何况,镇江还是一个留夜客稀少的城市,旅游业发展就更难了。

那么,如何才能发展好镇江的旅游业呢?一句话:文化先行。对镇江来说,如果不文化先行,旅游业就没有厚实的基础,就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就会始终停留于留夜客稀少的状态,从而形成旅游资源很多,旅游业不发达现象。

旅游就是文化

千万不要以为,旅游就是看风景、逛寺庙、拍视频、留身影、购物品,就是吃吃、喝喝、玩玩。旅游是一种文化,旅游说到底,就是一次文化旅行,穿行于历史文化的生命之中,游走于现实文化的感悟之中,畅想于未来文化的虚拟之中。哪怕是目不识丁的游客,听着讲解员的解说,也会兴致很浓。因此,听讲是一种文化,欣赏是一种文化,品尝也是一种文化,烧香拜佛同样是一种文化。

唯有把旅游当作文化,唯有让文化先行,旅游业的发展才有基础,才能让游客记住自己。不把旅游根植于文化之中,就会显得很枯燥,就很难让游客记住,也很难吸引更多游客,尤其是愿意住下来好好品味文化的游客。当游客能够被城市文化所吸引,旅游业的发展就一定具备强大的基础。对镇江来说,旅游就是文化可能显得更为重要,也更贴切,更符合镇江的旅游实际。

镇江旅游与文化分割

也许,看到这句话,镇江的旅游业管理者和从业者会很生气,会认为这是很不公道的评价,也是很不公正的看法。镇江的旅游业历来是和文化紧密相连的。我不否认,镇江的旅游确实和文化相连。但是,相连不代表融合,不代表息息相通,不代表文化已经成为旅游的基础力量。别的不说,镇江有一处类似常州淹城那样的旅游景点吗?常州淹城是如何开发出来的呢?

显然,这是对文化的挖掘,对文化内涵的解剖,对文化精髓的提炼。恰恰是,我们在这方面的挖掘和提炼是远远不够的。除了西津渡有了一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模样之外,其他地方似乎都是相分割的。自然,也就很难形成有效的旅游集聚地,很难产生旅游效益,特别是旅游经济效益。而旅游景区,也就成了碎片化、散装化了,看似都能串在一起,实则都没有很好地串在一起。而相关的文化内涵,也都浮于表面。

镇江发展旅游必须文化先行

镇江具有3000多年历史,镇江的历史文化很多、精彩诗篇很多、人文故事很多、重要事件很多、英雄人物很多、神话传说很多,但是,却大多散落在各个小景点,并没有通过文化挖掘,使其成为一个个独立的景点、独立的文化现象,从而让镇江的这些故事、传说、历史、文化等,能够释放出更大的能量。譬如梁红玉击鼓战金山,没有这样的场景,也没有这样的影视剧,法海这个正面人物,却始终被两条蛇压在身下,如果拍一部能够为法海正名的影片,或许,金山的神话就会更加动人。焦山古炮台,除了维修就是维修,种种动人故事呢,何时能够展现到舞台之上、屏幕之中。镇江有11篇诗作被收录于课本,可是,知道镇江的有多少人。

文化不先行,旅游就是一个固体,一条不能游动的鱼。一旦失水,就会干死。文化与旅游,就是鱼与水的关系,不把文化的水搅活,旅游的鱼就得干涸而死。镇江不是没有旅游资源,而是没有挖掘其中文化,就旅游谈旅游,找不到出路,把旅游置于文化之中,才能找到突破口。第一个突破口,就是景点文化整合,可以先将西津渡与三山的整合。西津渡不能有渡没水,三山不能有水无渡。将西津渡的文化挖掘与三山文化挖掘紧密结合起来。譬如“天下第一泉”,就不能让它无声无息。“一片冰心在玉壶”,也不能总躲在古人的诗词里。第二个突破口,就是诗词文化挖掘,至少要有一个镇江诗词文化展厅吧。第三个突破口,人文故事、传说内涵拓展和延伸。第四个突破口,传播氛围营造,拍一部《法海》的故事片,或者抗英的历史片,眼下也是最佳时机。第五个突破口,合力挖掘南山文化,使其成为镇江旅游的最大亮点。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