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桥被烧毁,文物如何保护当深思

谭浩俊 2022-08-10 08:03

8月6日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内现存最长木拱廊桥——福建宁德屏南万安桥突发大火,火情当晚被扑灭,桥体已烧毁坍塌,无人员伤亡。到目前为止,失火原因尚未公布。

万安桥为五墩六孔木拱廊桥,总长98.20米,宽4.7米,不等跨。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后经多次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乾隆七年重建。2006年5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具有重要的文物保护和科研价值,如今却在大火中毁于一旦。

对于此次万安桥失火事件,屏南方面也很重视,已通过媒体发声表示,将第一时间查明火灾原因,从严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同时,启动万安桥修复工作,目前已初步拟定修复方案,将按程序向上审批。

我们注意到,屏南方面的回应,也似乎存在一些疑问,或者有一些蹊跷之处。调查原因、追究责任,没有任何问题。启动修复工作,也没有问题。蹊跷的是,已经初步拟定了修复方案,并将按程序向上审批。要知道,大火是8月6日晚发生的,7日就已经拟定了修复方案,太神了吧。一座列入国家文物保护范围的大桥,在被大火烧毁后的几小时内,就已经制定出初步修复方案,也太不慎重、太不认真了吧。最有可能的是,万安桥在此之前就已经有了维修方案。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投入实质性运行,并最终酿成事故。

如果这样,就应当追问,为什么没有及时维修呢?到底是哪个环节影响了维修工作的进行呢?如果没有维修方案,为什么会在失火后的几个小时内就拟定了修复方案呢?这显然是矛盾的,也是难圆其说的。这也进一步说明,万安桥的火灾,是有深刻的内在原因的,甚至是严重失察的,必须通过调查,找出万安桥的失火原因,并依据实际情况,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对万安桥失火事件的处理来说,调查失火原因、追究当事人责任、制定修复方案、加快修复进度,都不会有任何问题。因为,只要舆论关注、跟进,地方都会认真对待,认真做好各项应对工作,不让事件持续发酵。关键是,就算有人为此担责,大桥也通过施工复原,甚至比原来的更漂亮、更豪华,问题就算解决了吗?就一切圆满了吗?显然没有,因为,镶在桥体的文化,已经不是原来的文化,气质也永远回不来了。文物是依靠历史提升价值的,历史越长,价值越高。一座被大火烧毁的大桥,再怎么复原,也不可能让历史无缝延续,而是出现了裂痕。有裂痕的历史,其价值自然也会严重打折。万安桥修复得再好,也是修复的,不是原始的。更何况,在此前也曾遭遇过破坏,遭遇过大火,也是后来经修复才有了今天的万安桥。经过此次大火以后,再进行修复,可能就会像喝茶一样,没有多少味道了,就是一件没有科技含量的工艺品了。

这就提出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文物保护工作到底应当怎么做。像这种毁了再修、修了再毁的方式,是对文物的保护吗?文物是以这样的方式在传承吗?显然不是。拿万安桥来说,原本就已经不“正宗”,已经有过复原,就更应当珍惜、应当重视保护工作。可是,还是毁于大火,就不能不说,对文物的保护是存在严重问题的,那种把修复、复原当保护的文物保护方式,是极其不妥当的,是不利于文物保护的。文物保护,必须责任靠前,能够在文物没有受到伤害时就已经责任到位。

而从媒体报道的情况来看,宁德市文旅局文保科工作人员就提到,在此前检查工作中,曾发现过万安桥存在消防设施被破坏的情况。这问题就来了,既然消防设施被破坏,就说明这座大桥的保护是存在问题的,当地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没有对破坏消防设施的行为进行调查,最终出现了今天的问题,必须一查到底。

文物是个易碎品,越是历史悠久的文物,越容易受到伤害,越容易破碎,有的还会被人为伤害。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古国,地上地下的文物很多很多。地下的文物,只要没有挖掘出来,都在被大地保护着,就算有些损失,也是“天然”损失,不会太严重。地上的文物,会出现种种被伤害、被破坏的现象,更要特别关注。因此,此次万安桥被烧毁的案例,理应成为各地文物保护的一次警示。也就是说,如何才能有效保护好文物,不把修复当保护,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物保护,只能既保又护,而不是只保不护、以修当保。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