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用人者才会学历至上
近日,重庆市云阳县因一则招聘公告的“高标准”登上热搜。公告显示,云阳县88所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共提供157个工作岗位,190个招聘名额,其中176个名额要求具有研究生学历及相应学位。
排除地域歧视、经济实力歧视、城市规模歧视,单就招聘公告中的学历要求来看,一个经济薄弱县的事业单位招聘也要研究生及相应学位的学历,不难预料,这次招聘只要能够报考满员,就可以算功德圆满了。而事实是,截止报名日期结束又延长两天,仍有73个岗位无人问津,接近一半的岗位招不满,也是不小的讽刺。因为,有条件报考者,不愿报名。愿意报名者,又被挡在了学历之外。最终受伤害的,还是用人单位。
可以肯定,这些要求和条件,不是用人单位制定的,而是当地政府和有关方面确定的,是一次典型的拍脑袋行为。因为,坐在办公室的他们,并不知道基层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更适合单位发展。他们所需要的,就是聘用和引进一批高学历者,尤其是名牌大学的高学历者,从而在自己的“功劳簿”、“政绩簿”上写上重重一笔。至于录用者是否能够给单位带来积极作用,是否适合单位的发展,与他们无关。搞不好,还会批评用人单位不会管理、不会使用人才、不会发挥人才的作用。
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学历是衡量人才引进水平的唯一标准,能引进博士的,绝不考虑硕士,能引进硕士的,则绝不考虑学士。学士以下的,统统不予考虑。结果是,人才被浪费了,资源也被浪费了。很多真正的人才,有可能被学历挡在门外,只能从事与自己能力不相称的工作,或者自己创业。
必须承认,对求职者来说,学历确实是一块“敲门砖”,有高学历者,特别是名牌大学高学历者,会在进入社会时,有一个比较高的平台。但是,“敲门砖”有了,不代表就能真正发挥作用,就能成为真正的人才。真正的人才,还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要有看家本领,要能够展示出自己高于他人的能力和水平。否则,就是徒有虚名。而在各类招聘中,有学历、没能力的滥竽充数者,并不少见,有的甚至是连滥竽充数都谈不上。
过度追求学历,恰恰是不会用人的表现。真正会用人者,靠的是眼睛,靠的是对被用者的观察和交流。给参加招聘者设置高学历门槛,是地方不会用人的真实写照。为什么同样的企业,以学历来作为招聘标准的国有企业,远比不上用能力来吸引人才的民营企业?为什么很多被国有企业挡在门外的非名牌大学毕业生、非高学历者能够在民营企业干得风生水起?那些拥有高学历和名牌大学背景者,进入到国有企业后,反而碌碌无为,就是因为国有企业不仅是论资排辈,也是论学历定岗(人情关系除外)。而民营企业是依能力定岗、以水平行赏,即便刚刚入行时,也会出现学历高、学校好的安排的工作好一些,但很快地就会被能力取代,有能力者进入重要岗位。
实际上,对多数事业单位来说,只要不是高科技研究机构、不是高科技研究人员,就都不能把招聘的学历门槛放得太高。特别是县一级事业单位,更是应当广开“才”路,把大门打得更开一些,把门槛放得更低一些,让更多的人能够参加到招聘之中。也只有这样,真正的人才才不会被淹没,不会被浪费。特别是老师,更要把师范学校作为招聘的基础,把师范学校毕业生当作主力军。
招聘人才的目的不是为了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写总结报告好看,而是要用人单位好用。招聘什么样的人才,应当由用人单位来确定,而不是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先设门槛,再来招聘。如果这样,就只会出现招聘不满的现象,也会让招聘工作陷入教条化、学历化泥潭。重庆市云阳县这次招聘,就是典型的拍脑袋招聘,甚至可以认为,当地政府和有关方面一点也没有自知之明,一点不懂得招聘的含义,一点不了解受聘者的心理。假设研究生的水平就是比本科生高,那云阳县养得活、留得住吗?有这样的魅力和吸引力吗?我敢说,在云阳县任职的主要领导,也一定是内心不太愿意一直呆在云阳,一直在云阳做官,而一心想着到重庆市区。既然当领导的都没有在云阳长期作战的想法,凭什么让高学历的大学生们到云阳呢?招聘报名不满,很正常啊。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要追问那些一心想招聘高学历和名牌大学毕业生者,自己是什么学历、什么大学毕业,自己愿意到艰苦的地方任职吗?如果自己不能做出正确回答,那就不要让学历成为阻挡人才流动和作用发挥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