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林采宜女士,两个月只消费11.4元有几个意思
近日,知名女经济学家林采宜发了一条微博,上面写道:“今天,招商银行私人银行部的客户经理从总行(深圳)给我打电话,问我‘最近两个月在信用卡用卡方面有没有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我知道这是委婉的问法。估计她内心准是以为我抛弃招行信用卡改用他行卡,即便是破产了、失业了也不至于一个月的账单只有11.4元。”
而且,林女士还表示,即便是11.4元的消费,也是腾讯音乐消费,而不是日常生活消费。也就是说,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林采宜女士是极其“省钱”的,节省到不需要花费一分钱的吃喝和生活消费。
我不知道,林女士发布这样的微博,到底想表达什么,有几个意思,是说明这两个月因为疫情,在上海过得极其艰难,以至于一分钱都花不出去呢,还是想表达其他方面的含义。因为,疫情下的上海,谁都知道过得相当艰难而不易,特别是外地在上海的打工者、因工作需要到了上海却因封控被迫“留”沪者、原本就经济条件较差者,在过去的两个月中,他们的生活是真正的艰难、真正的不易、真正的需要坚强的毅力和意志。同时,那些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每一个人的体力、精神、精力更是已经到了极限,都出现了严重透支。那么,林采宜女士作为一名知名经济学家,应当不会像外地在沪打工者那样,也存在生活极其艰难,以至于近两月时间,生活消费一分钱没有花吧。
银行能够打电话询问,应当说,平时林女士的消费一定是比较多的,如果不是如此,银行也“想”不起林女士。更多的普通居民,是没有这样的待遇的,银行也是不会看到信用卡上没有消费,就打电话问候卡主的。只有那些高消费者,银行才会如此关心和关注。那么,林女士在过去的两个月中,到底经历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月只有11.4元消费的现象呢?
在这里,我们也来帮助林女士分析一下原因:第一种情况,就是林女士先知先觉,预感到疫情将要对上海形成严重影响,早就备足了各种生活用品、生活资料、生活必需品,因此,不需要再购买。只是,要储备两个月的生活用品和生活必需品,没有足够大的储存空间,是满足不了的。可见,林女士家的住房等条件有多么的好,能够储存多达两个月的生活用品和生活必需品,真让人羡慕。
第二种情况,那就是社区等对居民的服务水平高、服务周到,提供的免费使用物资丰富,给林女士太多的爱护,不需要林女士花一分钱。而现实情况是,在上海的居民,普遍认为这两个月物资供应十分紧张,价格也比平时高很多,支出明显增加。那么,林女士的消费到底是依靠什么维持的,为什么这方面的消费一分钱也没有呢?
第三种情况,就是林女士家庭的消费不需要自己掏钱,而是家人掏钱。如果这样,林女士发这样的微博,就更加让人难以理解了。既然是家里其他人有了消费,甚至更多消费,这与林女士没有消费并不矛盾,而是消费渠道变了。把这样的情况归咎于疫情,有点不太合理,也难以理解。
第四种情况,林女士可能想表达一种含义,那就是原本是银行贵宾,是每月都有大量流水,且这流水不仅仅包括出账,更包括进账。结果,困在上海的近两个月,由于不能到外讲课、开讲座,不能参加论坛什么的,进账一下子也没了,因此,引起了银行的关注。能够引起银行关注,当然是进账哗哗哗,出账也不含糊。不然,银行不可能这样去询问林女士。如果分析不错的话,可以看出,林女士作为知名经济学家,而且是女经济学家,每年的收入是很可观的,是银行重点关心的对象。
媒体认为,透过林女士的微博,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疫情对消费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像林女士这样的消费大户,一个月都只消费11.4元了。但是,我倒是更倾向于银行关注林女士,除了消费之外,还有收入。也就是说,消费少了,是一个方面,收入少了,是更重要的方面。林女士被银行所关注和关心,是收入、支出都大大降低了,流水少了,影响银行客户经理的业绩差了。如此而已,而不代表更深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