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小麦”不简单,需要查清背后的原因

谭浩俊 2022-05-13 00:01

针对近日媒体反映个别地方毁麦开工及网上流传的“割青麦作饲料”短视频,记者采访了农业农村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该负责人表示,农业农村部对此高度重视,“五一”期间就部署核查核实,各相关省份抓紧调度排查。近日,农业农村部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进一步全面排查毁麦开工、青贮小麦等各类毁麦情况,对违法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

“青贮小麦”,可是一个新概念,且不说这样的贮藏方式能否将小麦保存好,单就粮食安全来看,这也是非常不恰当的一种方式,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与关注的问题。因为,没有成熟的麦子,是不能食用的,也是无法食用的。一些地方出现“青贮小麦”,至多能够用于饲料。即便用于饲料,可能效果也不会太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恐怕不只是养殖户需要饲料那么简单,更不是养殖企业需要青饲料这么简单。

众所周知,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肆虐,以及今年以来俄乌局势快速恶化、俄乌发生激烈冲突,粮食安全也成为了全球关注的话题。中国作为人口大国,虽然粮食已经取得了“十八连丰”的好成绩,粮食总产量也达到了史无前例的13657亿斤。但是,从粮食需求来看,仍然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高枕无忧,而是要更加重视科学种粮,更加做好节约粮食工作,进一步加强粮食安全工作,确保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因为粮食问题而出现问题。

虽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似乎农工商少一样都不行,但是,从结构来看,无农不稳是基础,是前提,也是关键。无工确实难以富裕,无商也确实难以保持市场活跃,但是,无农呢,则难以生存。对人类来说,生存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能够生存下去,才能去谈工业、商业以及其他所有行业。而无农不稳的关键,则是粮食,没有粮食,就没有生存的基础和条件,人类就难以延续。可见,粮食于人类,是多么的重要。

毫无疑问,“青贮小麦”的行为,是对粮食安全的挑战。挑战的背后,到底隐含着什么,是谁在制造这种破坏粮食安全的行为,是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而且,按照媒体披露的消息,“贮藏者”还把收购价格抬得很高,每亩收购价达到了1500元之多,高出成熟小麦的价格,应当不是简单的饲料需求。要知道,眼下的生猪市场等,经营状况并不好,生猪企业普遍亏损严重,如果再以高价收购没有成熟的粮食,势必让养殖企业的日子更加难过,应当不是“青贮小麦”的理由。而这种现象发生在河南等粮食生产大省,就更是非常蹊跷,即便不上纲上线,背后的原因也值得调查。

值得注意的是,除实际发生外,有关“青贮小麦”的短视频也大行其道,到底是好事者为了眼球发布,还是背后的推手借机制造市场混乱,或者当地农民想以此引起有关方面重视,也需要进一步调查和分析,找出其中原因。

在粮食安全正在成为社会各方关注话题,全球面临粮食安全严峻挑战的大背景下,出现“青贮小麦”这样的现象,高价收购农民没有成熟的小麦,而且是在收割季节很快就要到来的情况下,确实存在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如果经过调查,发现这样的现象很普遍,宣传也非常广,就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当作一般的事件对待,而要从政治、经济、安全的角度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查找背后的“黑手”了,要查一查“黑手”到底来自哪,目的到底是什么。这不是危言耸听,有些问题,表面上看,或许没有什么,是一种市场行为、经济行为,深入分析,可能就会内涵深刻得多,隐藏的目的也要复杂得多。

不把“青贮小麦”与粮食安全结合起来,就是一起普通事件。如果与粮食安全结合起来,就不是一件普通事件。有关方面和地方政府要深入调查、认真分析。对这个问题,宁可想得复杂一些、过度一些,也不能简单看待、潦草从事,粮食安全是大问题,大问题就不能用小眼光看,而要用大眼光分析,站得更高,想得更深,看得更透。不然,就有可能被不良企图者钻了空子。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