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拓宽视野,扎根民意,让租赁房也有“家”的感觉

谭浩俊 2022-04-06 00:01

为什么再难也要自己买房,为什么宁可当“房奴”也不愿放弃买房,为什么房价越涨越要买,概因一个字——家。在相当一部分人心里,只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才会有“家”的感觉。租住的房,条件再好,也不是家,也没有“家”的感觉。

这就是中国人对住房和家的认识,也是大多数中国人为什么拼命挣钱买房的最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如何让租赁房也有“家”的感觉,让租赁房不再与租房者心、房分离,确实是需要认真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问题,也正在受到一些城市的重视和关注,正在采取积极措施,解决租房者有“房”无“家”的问题,让租房者也能像购房者一样,“心”与“家”紧紧相连,租房与买房效果一样,譬如杭州

“当申请下来的时候,就像做梦一样,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了,虽然是租的,但是没有任何违和感,我们就感觉是自己的家。”张先生感叹道。

张先生是谁?张先生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是一位编剧,今年46岁,在杭州工作已经十几年。除张先生外,还有来自河北、29岁的金牌讲解员杨静,以及即将结束两地分居的85后小吴,他们到杭州工作的时间,少则10年,多则15年。作为首批入住杭州人才专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住户,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反复提及的是长租期、低租金以及物业管理细致贴心所带来的安全感。

事实也是,拼尽全力、掏尽全家每个人的口袋,去买一处并不满意的住房,目的就是想要有安全感,想住在里面有“家”的感觉。如果租赁住房也能带给租房者“家”的感觉,岂不就能让很多人消除买房的痛苦,能够心情愉快地租房,而不要整天想着买房,想着如何省吃俭用、如何牺牲或降低其他方面的消费来购买住房。

很显然,入驻杭州人才专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住户,由于这些租赁房不仅租期长,而且租金低,对入驻者来说,既不要担心房东会“赶”其走,也不会因为租金太高而承受不了,没有这些担忧,这些房自然也就会有“家”的感觉,就能在这些租赁房中找到“家”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如果这样的租赁房能够全面铺开,惠及更多人,那么,买房就不会再成为广大居民、尤其是年轻人的首要选择、紧迫选择、艰难选择,他们就会更加安心和舒心地投入工作,从而为城市创造更多财富,为城市发展增添更多活力和动力。

实际上,如果善于分析和思考的人,如果对城市的未来负责,就完全可以体会出,依靠房价上涨带来的经济增长,以及依靠居民砸锅卖铁形成的GDP,只能带来一时的快感,一时的繁荣,且更多是虚假繁荣、没有踏实感的快感。一方面,过度买房会让广大居民牺牲掉其他方面的消费,使综合消费能力下降。特别是实体经济、企业会因为其他方面的消费下降受到很大影响,形成恶性循环;另一方面,广大居民、特别是年轻人,因为担心房价上涨而超前买房,不仅会让他们的幸福感大大下降,更会让他们的创造力、创业热情、创新动力受到很大影响,让很多原本可以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也为了多挣钱违心转向金融等行业,不愿呆在实验室。

很显然,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必须采取措施,把年轻人再拉回到实体经济、实体产业、实验室中,让他们能够安心地在这些领域踏实工作。住房,无疑是解决他们后顾之忧非常重要的方面。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倒退到过去统一分配住房的时代,不可能,也不合适。社会只能进步,不能倒退。因此,租赁房市场发展,就成了重中之重。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也绝不是有房租就算达到目的。对地方政府来说,租赁房也必须有品味,要能够让租房者感受到“家”的温馨和安心,能够让他们住在租赁房中具有真正的安全感、幸福感。

多数地方都在通过买房补贴来吸引人才,实际是不太正确的做法,至少是不太科学的行为。人还没到,就先要求他们买房,为什么不能出台补贴租金的政策,不能像杭州那样,让人才在租赁房中也有“家”的感觉呢?为什么一定要给引进的人才买房补贴呢?如果有长租公寓、且租金很便宜、配套很好,不照样能够引进人才,能够吸引人才吗?更重要的,如果人才离开城市,对地方也没有伤害、没有影响,可以说是“双赢”。显然,地方在考虑人才引进问题时,没有更好地思考与研究,而都是在东施效颦。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