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盟危矣!
作者/禄存
排版/余怀
监制/Yoda
出品/不二研究
中国互联网的世纪大和解将至?!
在长达8年剑拔弩张的生态互禁后,7月14日有消息称,腾讯与阿里正在考虑逐步向彼此开放生态。反垄断大势之下,两个互联网巨头的和解或将到来。
互联网“巨鲸”互探,搅动一池虾米。于背靠腾讯生态的微盟集团(02013.HK,下称“微盟”)而言,这并非一个好消息。消息传出次日(7月15日),微盟开盘即跌、报收-2.8%;截至今日(7月16日)收盘,两日累跌7.3%。此前,微盟已连续4个交易日下跌。
作为从微信生态里生长出来的第三方服务商,微盟一直急于证明自己是“中国版Salesforce”。后者是全球SaaS行业鼻祖,截至美东时间7月15日收盘,其市值高达2200亿美元。
此前,微盟公布的2020年财报显示:其2020年营收20.6亿元,同比增长43.7%,但营收增速和毛利率均下跌到上市以来的最低点。
「不二研究」发现,微盟近七成收入来自于营销服务;从营收结构来看,更像一家营销策划公司,而非其标榜的SaaS软件服务商。同时,其业务增速陷入疲态,成长天花板似乎触手可及。
在「不二研究」看来,从创业之初起,微盟高度依赖于微信生态,大树底下乘凉虽好,却受制于生态环境变化的蝴蝶效应;且电商SaaS玩家越来越多,行业竞争也愈演愈烈。
放眼宏观,在国家反垄断和构建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形势下,阿里、腾讯等巨头的生态开放势在必行。7 月 13 日的 2021 中国互联网大会 " 创新和知识产权发展论坛 " 上,阿里巴巴、腾讯等 33 家互联网企业成为首批签署《互联网平台经营者反垄断自律公约》的企业。
崛起于生态割裂时代的微盟,还有机会成长为“中国版Salesforce”吗?新形势下的行业竞争中,留给微盟的时间窗口已经不多了。
百度实习生的 SaaS野望
2020年“删库事件”一度让微盟成为公众焦点。事件之外,更多人提问:微盟是做什么的?
于商户而言,微盟并不陌生。简单而言,微盟更像腾讯帝国的一名“开发商”,在微信生态基础上提供商业化服务:以微信小程序及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在微信上提供SaaS产品;同时在腾讯社交平台、百度等提供精准营销服务。
微盟创立于微信商业化元年的2013年,其创始人孙涛勇曾是一名百度实习生,他在一场互联网屏蔽战争中找到创业方向。
彼时,横空出世的微信支付,推动电商的交易场景从淘宝转移到微信。遭受巨大威胁的淘宝,开始封杀微信等第三方淘宝客应用数据接口、屏蔽外链二维码;作为反击,微信则封杀部分淘宝商家公众账号。
这场战争以淘宝和微信相互屏蔽告终,两者的生态鸿沟让商家难以逾越。孙涛勇瞄准割裂中的机遇、创立微盟,试图依托SaaS产品成为微信和淘宝之间的人工桥梁。微盟正是诞生于腾讯和阿里两大巨头的“各自为政”。
孙涛勇曾多次表示,微盟的愿景是成为中国最大的企业级服务商,成为“中国版Salesforce”。在电商SaaS这条赛道上,微盟已有竞争对手:成立于2012年的有赞(前身为口袋通),其创始人白鸦出自阿里系。
作为百度系创业者,孙涛勇将百度系重营销等风格根植于微盟。在创业初期,微盟借鉴百度招代理商的打法,快速抢占市场,且由代理商贡献大部分SaaS产品收益。
2016年,微盟抢先切入刚刚兴起的精准营销,一年后,其精准营销营收占比已经超过SaaS产品收入。“中国版Salesforce”的故事也在此时埋下隐患。
孙涛勇曾在公司内部信中写道,“我曾经说过,30岁前不去敲钟,都觉得人生不完整,今年刚好是我的而立之年,这个牛逼该是兑现的时候了。”
最终在2019年,微盟登陆港交所,号称微信生态最大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中国版Salesforce”。而在前一年,有赞则通过借壳上市,抢下“微信生态上市第一股”的头衔。
微盟公布的2020年的财报显示:2020年,微盟全年的营业收入为19.7亿元,同比增长37%,但营收增速创下上市新低,与2019年66.1%的增速相比几近腰斩。
与此同时,微盟的毛利率也在逐年下降,从2016年的88.2%跌到了2020年的51.2%。
「不二研究」发现,其整体毛利率下降,主要由于微盟不断增加的销售及管理费用。毛利率不断下降,导致微盟2020年的净利率仅为-58.8%,净利润再次由正转负,2020全年亏损约11亿元。
在这份财报中,微盟首次将业务调整为数字商业和数字媒介。即:原来的SaaS产品对应数字商业中的订阅解决方案,精准营销则拆分成商家解决方案和数字媒介。
「不二研究」发现,在微盟的总收入中,仅有31.6%来自订阅解决方案,即:传统的SaaS产品;而精准营销的总收入占比约70%,其中26.8%来自商家解决方案,41.5%来自数字媒体。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2019年。微盟2019年收入为14.4亿元,其中约65%来自营销服务,仅有35.3%来自SaaS产品。
在「不二研究」看来,从收入构成来看,微盟更加一家营销策划公司,而非其标榜的“中国版Salesforce”,它的SaaS产品更像附加价值。微盟也因此常被业内诟病:销售占比过高,技术投入不足。
微信“卖水人”的焦虑
某种程度而言,微盟只是微信生态下的“卖水人”。躺在微信生态的大树下,微盟不仅售卖SaaS产品,更是主卖微信流量广告。
「不二研究」发现,微盟占据近70%收入的精准营销,更类似广告资源的买卖业务,其主要收入来自流量平台的返点佣金。2020年报显示,面向腾讯代理商的广告客户,微盟提供解决方案并赚取返点的收益贡献,超过总收益的21%。
除了高度依赖腾讯,微盟对快手、抖音的依赖程度也不低。财报显示,2020年,微盟与其Top5客户的交易额占总收益的55.8%,较2019年的46.2%有所上涨。其中,快手关联公司、腾讯文化传媒公司的收益贡献均达到19%。
在「不二研究」看来,依托于微信生态的微盟,虽然占据流量的最佳入口,但本身并非流量端口。流量还是掌握在互联网巨头自己的手中,而微盟的绝大部分收入与流量平台息息相关。
从创立之初起,“卖水人”已经被微信扼住了命运的咽喉。一旦互联网巨头转变思维、自己打井修河,或是相互开放生态,微盟还能在微信生态中继续掘金吗?
此前早有先例。2013年,腾讯曾发布 “风铃”系统,后因反弹强烈而作罢。
2020年7月,微信宣布上线微信小商店功能,由微信小商店团队负责商品发布、订单管理、交易结算、物流售后、直播带货等技术和服务流程。
在「不二研究」看来,微信小商店正是在侵入微盟的业务核心。
IPO前,微盟共完成五轮融资,腾讯曾参与其中的3次投资;微盟的招股书显示,IPO前,腾讯持股达到3.4%。「不二研究」发现,多次增持后,腾讯的持股比例有所增加,目前其间接持有微盟8%的股权。与腾讯绑定过多,既是微盟的发展优势,也是危机所在。
在微信生态里,不止微盟这么一个“卖水人”。早前,腾讯同时入股了微盟、有赞;2021年4月,又一家企业微信服务商“微盛”宣布获得腾讯多轮投资,其在企业微信生态中的定位是SaaS+服务。
财报中,可以看出微盟深入布局微信生态的计划。在「不二研究」看来,微信“卖水人”越来越多,模式趋近、目标趋同,无疑加剧了微盟的竞争焦虑;倘若腾讯与阿里倘确认生态开放共建,将无限压缩微盟的发展空间。
画饼“中国版Salesforce”
微信“卖水人”与生态开放的双重焦虑之下,微盟迫切需要向资本市场展示“中国版Salesforce”的故事。但是,成为“中国版Salesforce”,微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今年初,微盟提高SaaS产品各种套餐版本的价格,虽然直接提高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促进SaaS收入提升,但却引发付费用户流失的重大风险。
财报显示,2018-2020年微盟付费商家流失率分别为26.8%、22.2%和26.1%,高于美国SaaS企业7%的年客户流失率。
在「不二研究」看来,如果微盟价格继续上升,用户粘性将随之下降。
SaaS业绩表现不佳,微盟试图通过投资并购来弥补。
模仿Salesforce的并购路线,微盟试图通过收购来完善服务体系。2020年,微盟收购餐饮SaaS企业雅座、线下零售的老牌零售ERP服务商海鼎。以海鼎为例,微盟称该收购行为可以拓展新的垂直领域,把线下客户引流到小程序进行精准营销。
在「不二研究」看来,永辉超市、京东买菜等玩家,尚未实现线下实体商铺能否成功引流线上;作为后来者,微盟想要实现引流并转化为收益,需要经历很长时间的摸索。
除了收购垂直领域公司,Salesforce也会并购技术类公司,以此缩短其技术研发周期;微盟也希望通过并购技术类公司,打通其前端和中后台技术。
2021年3月,微盟与百胜软件签约战略合作,后者为全渠道数字零售解决方案服务商。美其名曰联通前后台,贯通公私域,可向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从而拉高ARPU。
在「不二研究」看来,微盟希望借此弥补自身研发能力的不足,但依然没有建立起技术壁垒;加之合作并无排他性,被取而代之的风险始终存在。此外,2020年删库事件也令微盟持续面临产品稳定性的质疑,微盟与老对手有赞的竞争也正在不断加剧。
在资本市场,电商SaaS被视作国内SaaS行业的标杆赛道,且是最有希望生长出“中国版Salesforce”的细分赛道。
在热门赛道中,新入局者源源不断:一方面,微盛等SaaS创业公司,不断发挥“鲶鱼”特长;另一方面,阿里、华为、腾讯等跨界巨头来势汹汹,其“碾压式”的搅局能力不容小觑。
新的行业生态下,微盟的未来更是充满不确定性,“中国版Salesforce”会是一场梦吗?
微盟立于危墙之下?
春江水暖鸭先知。倘若腾讯和阿里打破生态壁垒,微盟首当其冲。无论从股东层面,还是具体业务,微盟均深度绑定于腾讯生态,甚至被业内戏称为“微信生态下的蛋”。
在反垄断、健康平台经济的新形势下,“互联网围墙”的拆除将是大势所趋。抛开与Salesforce的真实差距不论,拆墙时间已经不再等待微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