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石药业站在创新药2.0的起点上
有人说,投资是一场赔率和概率的游戏。
在当下,所有人都押注成长股的市场里,赔率的意义不用多说。而所谓的概率,更像一道所有人都会解的简单题。不过,大部分人把计算器摁穿,可能也很难算出创新药投资这道题。
尤其是越来越多创新药企在港股和科创板上市,简直让人挑花了眼。好在两年过去,创新药企从上市初一窝蜂涨涨涨开始明显分化,从1.0进化到2.0时代。这背后,管线进展是分化主要原因,核心在于部分药企还处在更前沿的高风险领域。
因此,我也总结出两不看原则,跟恒瑞那些1.0时代的老牌药企相比,没有什么差异化优势的不看,因为你大概率干不过恒瑞;研发、临床各环节拖沓的,绝对不看。
任何一个环节拖沓,都足以改变一款药、甚至一家公司的预期。相反,每一个环节都给力的,自然要加分。这么看下来,基石药业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原因是,短短一周内,它就有两款新药获批上市。先是3月24日,普拉替尼(Pralsetinib)获批上市,接着是3月31日,阿伐替尼(Avapritinib)获批上市。
前者是国内首个获批上市的选择性RET抑制剂,并且除了它之外,国内仅有礼来的塞尔帕替尼在临床阶段;后者则是国内首个获批的针对PDGFRA外显子18突变的胃肠道间质瘤的新药。简单来说吧,这两款新药,都有不错的商业化前景。
出于好奇,我又翻了翻基石药业的财报,发现今年它可能还有两款产品获批,分别是PD-L1舒格利单抗、IDH1抑制剂艾伏尼布(Ivosidenib),商业化前景同样可观。
一家创新药企能在一年里,有多款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获批上市,这一点极其罕见。如果能够保持这样的速度,再加上前沿药物的潜在增量,在创新药2.0时代,基石药业出头的概率不小。
2.0时代,创新药企突围战开打
有人可能会问,经过几年的发展,创新药头部企业已经浮现了,其他药企还有机会么?不用想,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在腾笼换鸟的大趋势下,创新药大势不可逆。因为创新药研发比的是创新,是发散性竞争,因此一定会诞生诸多伟大的企业。
在我看来,目前浮出水面的头部企业,只是创新药1.0时代的赢家,本质上是快速跟随策略的胜利。
比如,目前最被市场认可的信达生物、百济神州和恒瑞医药等,王牌产品都是PD-1。
而在快速跟随策略下,药企间是同维度竞争,比的是效率。核心是看谁有快速推进的能力,对早期的研发技术能力要求相对不高。
所以,会出现靶点扎堆和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局面。随着头部企业产品率先推出上市,抢占市场,跟随策略渐渐失效,市场必然会进入更注重差异化竞争的时代,也就是创新药2.0时代。
从这个角度来说,创新药2.0时代一定会诞生更伟大的创新药企。
毕竟,差异化竞争,比如新技术、差异化的治疗领域、创新的给药方式等,都可能会给产品带来更好的竞争格局,最终的商业化价值更大。而只有具备持续推出差异化产品能力的药企,才是接下来的主流。
也就是说,要想成为下一个伟大的创新药企,既要有快速推进能力,还要在研发方面有过人之处。当然也要有商业化能力。
就研发模式来看,非常多样化,目前大概可以总结为自主研发、合作研发、并购研发等几种模式。
哪一种研发模式更好,并不绝对。说不定,未来会出现多种研发模式结合的混合业态。反正,只要能够做到持续推出差异化产品,就足够了。
所以,谁能够在创新药2.0时代突围,要持续观察。结合近期的一系列观察来看,我认为基石药业算是,率先浮出水面的玩家之一。因为,“基石模式”已经得到验证。
“基石速度”背后,研发模式已经跑通
为什么基石药业能在今年推出多款重磅产品?我认为,这是因为基石药业的研发模式已经彻底跑通。
这方面,基石药业选择的是“混合模式”,除了自己研发,也会和其他企业合作研发,还会引入全球最前沿产品,保证其产品差异化的同时,还能达到效率最大化。
可以看到,目前已经获批的普拉替尼和阿伐替尼,均是引进合作伙伴Blueprint Medicines的产品,艾伏尼布也是引进产品。而舒格利单抗是由基石药业开发的在研抗PD-L1单克隆抗体。多管齐下,自然更快。
那么,为什么基石药业能够一直引进强悍品种呢?这就跟它的团队能力有很大关系了。
从披露的信息来看,基石药业核心管理层在行业内都有20年以上的经验,都曾在行业领先的跨国药企工作多年。
比如公司首席科学官谢毅钊博士,履历十分漂亮。谢博士曾经是默沙东肿瘤早期临床研发部执行总监,负责过很多肿瘤药物的临床研发。并且,根据公开报道来看,基石药业的研发团队覆盖面也很广。
你可能会说,仅凭这些头衔,又如何判断公司的产品获取能力?实际上,通过持续观察就可以了。
如果一次、两次偶然成功,可以归咎于运气,但一直成功那就是实力了。毕竟好运气总有一天会用光,但实力不会。
这在当下已经充分体现。根据财报,基石药业开启的管线2.0战略,还有多款潜力产品已经在推进,比如极具想象力的ROR1 ADC。
去年10月份,基石药业拿下LegoChem Biosciences ROR1 ADC在韩国以外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授权。
这款药厉不厉害,基石药业说了不算,市场说了才算。放眼全球,进入临床的ROR1 ADC只有2款,分别是VelosBio公司的VLS-101和NBE-Therapeutics公司的NBE-002。前者已经被默沙东以2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后者则14.3亿美元卖身格林格殷格翰。
而基石药业的这款ADC产品,预计在今年年底前就会提交临床申请,极有可能成为全球第三款进入临床的ROR1 ADC。
这不是有钱就能做到的。说白了,这有点像缅甸买玉石,你看上去还可以,一刀开下去可能钱就没有了。核心是要看公司眼光,能否找到极具价值的产品。
实际上,基石药业拿下该品种的时间,比默沙东还要早。这样的BD眼光和能力,国内药企中可不多见。
有好的产品很重要,但如果临床各环节拖沓,那也没什么看头。这方面,基石药业表现相当给力。最典型的就是舒格利单抗的推进速度。
2018年12月10日,舒格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IV期非小细胞肺癌III期临床首次公示,到2020年11月递交上市申请,只用了2年时间。
同一适应症的临床推进能力,它比大家公认的执行力最强的恒瑞还要快。这足以证明基石速度之快。
而对于持续推进产品研发,公司也有很大的决心。2020年,公司研发投入高达14.05亿元,在当前已经上市的创新药企中处于前列。第一梯队的信达生物,去年研发投入为18.52亿元。
并且,公司账上资金充沛。截至2020年底,流动资产(主要是现金)超过35亿元,为临床研发提供充足弹药。
按照公司之前的规划,计划是每年提交1-2份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这一点,在模式跑通且已得到验证的情况下,达成的可能性很大。
因此,对于基石药业能否持续推出具有差异化的产品,我是持乐观态度。
重估基石药业
随着港交所放开未盈利企业上市限制,创新药上市企业已接近30家。一个很明显的现象是,这些企业的市值出现了分化。
目前,市值在500亿港币以上的有4家,分别是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和荣昌生物。除此之外,大部分企业市值不高,甚至也没有得到应有的估值。比如基石药业目前市值仅116亿港币。
市值出现分化的原因不难理解。大部分创新药企业还处于更前沿的高风险领域,管线进展是分化主要原因。
处于第一梯队的企业,主要是创新药1.0时代的赢家。比如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都有产品落地,并且已经或正在通过销售证明自己。
而大部分创新药企,由于市场供给多,资金有了更多选择,加上流动性紧缩,经历了一轮几乎无差别的调整。
从这一点来说,基石药业无疑值得期待。这不仅是因为它在研发模式上已经跑通,更在于销售方面它也已经做好了准备。
基石药业的商业打法非常接地气。对目前竞争不激烈的产品,比如普拉替尼和阿伐替尼等精准治疗产品,由公司商业团队负责。
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基石药业商业团队规模已达约200人,预计到今年年底能达到300人。
并且,带领商业团队的一号人物赵萍,曾就职于百时美施贵宝,主导过O药(Opdivo)在国内早期的推进工作。从这点来看,我认为基石药业能够将这些药的销售做好。
而在竞争更激烈的品种上,基石药业则选择跟有强大商业化实力的药企合作。比如PD-L1国内销售权益交给了辉瑞。让辉瑞去跟恒瑞、中国生物制药等强手对垒,胜算显然会更高。
一家药企要想成功,不仅要把钱变成药,还要把药变成钱。在这两方面都选择了合适策略,跟恒瑞那些1.0时代的老牌药企相比,有着研发差异化优势,临床、销售各环节也不拖后腿,这样的基石药业在创新药2.0时代出头的概率不小。
是时候重估基石药业了。
(来自雪球杨饭)
- 基石药业-B(02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