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雷军的定数 小米的变数

一视财经 2021-04-01 23:49

对小米而言,“小米急需一个新故事”,而造车,对雷军而言,远非选择题,更像是定数。

文 :一视财经 东玉

编辑:西贝

为造车而战,雷军押上全部声誉,“这将是我人生当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

3月30日,在“小米春季发布会”上,雷军亲自官宣小米造车的计划。随后,小米即挂出公告称“智能电动汽车业务立项”,这等于确认了2月底以来“雷军挂帅,小米造车”的传闻。

而早在今年2月时,就曾在盘中有小米造车的传闻流出,随后带动股价直线拉升,一度涨超10%。而在30日盘末造车消息终于确定后,公司股价又在几分钟内疯狂拉升。受此影响,截止今日港股收盘,小米股价涨0.59%,报25.75港元。

尽管雷军号称倾尽全力造车,但在苹果、百度、阿里、滴滴等同行都以各种姿势杀进电动车行业,谋划自己的造车大计。同行面前,小米出手的时机、形式、成本、定位占优吗?

image.png

1

“为小米汽车而战”

雷军押下的“赌注”不止100亿美金

小米造车,有备而来。

雷军给出了这样一组数据:75天,85场业内拜访沟通,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2次正式的董事会。

而在小米集团发出的智能电动汽车正式立项公告中,短短百字,却囊括了三层消息:

首先,小米将以“全资子公司”模式来做汽车业务,用雷军的话说,“所有的钱都是小米自己出。”

其次,小米直接决定10年掏出100亿美金造车。当然,公告表明,小米首期投入100亿元人民币。“我们亏得起”。

最后,雷军像“救火队长”一样亲自下场,担任智能汽车业务的CEO。

小米造车,来势汹汹,同时也得到了券商的一致看好。

光大证券认为,小米造车能实现既有品牌/渠道优势延伸,未来产品能力等待验证,短期考验硬件整合能力,中长期软件生态占优。

浦银国际也表示,从长期看,小米进入新能源汽车有望进一步打开公司增量天花板。

花旗报告表示,小米计划未来十年投资额100亿美元于发展电动车业务,相信已足够支付电动车业务的启动资金,估计小米未来每年约有200亿人民币的营运现金流,拥有充裕的现金,令公司负担得起拓展电动车业务的计划,风险可控。

该行认为,小米年均投资65亿元人民币,不到公司总收入2%,但支出会影响净利润表现。汽车行业对小米而言是一项全新的业务,任何进入或相关投资都可能对小米的财务以及投资者的回报预期和股票估值产生重大影响。新电动车业务可以为小米提供巨大的增长机会。在电动车子公司的估值计入对小米综合估值之前,市场可能会给小米带来更高的估值。该行维持对小米买入评级及目标价30港元。

而市场也在呼吁:中国真的太需要有一家能真正抗衡特斯拉的车企了。

特斯拉在中国市场可以说是毁誉参半,但不可否认的是销量却越骂越高。在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并没有一个品牌能真正与特斯拉相抗衡。而现在,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小米身上。

看好小米,归根结底是看好雷军。

回望特斯拉和苹果的成功,其中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马斯克和乔布斯用个人强大的感召力积累了庞大的粉丝团体。

如果想在中国找一个和乔布斯、马斯克风格最接近的企业领导人,雷军大概率会排在第一。

的确如此,小米造车声音一出,在雷军宣布造车后发布的微博下面,几乎是清一色的“你造我就买”的支持声。

在发布会现场,雷军动情地表示:“我知道做出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我愿意压上人生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这个决定意味着我们要做好全力冲刺至少5到10年的准备,将以巨大投入、无比敬畏和持久耐心面对全新征程。”

2

小米靠什么追赶“造车老势力”们?

尽管雷军在发布会上说,“电动汽车,做,还是不做,这是个问题。”但在产业观察人士们看来,小米再不造车就晚了。

如今摆在小米面前的局面,已经跟造手机时有几分相似。汽车的供应链非常成熟。

华为、BAT、苹果、索尼甚至是富士康,都开始以各种姿势杀进电动车行业,谋划自己的造车大计。相比之下,小米甚至有些“反应迟钝”。

小米的优势到底在哪里?造车实力究竟如何呢?

首先,从投资规模上来说,100亿元多么,确实不少,但造车够么?远远不够!

就拿我们熟知的蔚来汽车来说,如果至今没能上市,还会有当下蔚来汽车的市场吗?2014年蔚来汽车创办,时至2019年完成4轮融资之后,蔚来汽车的融资规模就远超100亿。

在蔚来汽车2019财年年报中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蔚来全年2019年总营收为78.249亿元,同比增长58.0%;营业亏损达到110.79亿元,亏损幅度扩大了15.5%;净亏损为112.957亿元,与同期相比同样扩大了17.2%。

而2020年蔚来汽车所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限制性现金和短期投资总额为425亿元。在这些资金加持下的蔚来汽车2020年总营收为人民币162.579亿元,净亏损为53.041亿元。

自成立至今,蔚来汽车累计亏损或早已超过了500亿,虽然曾澄清只亏损了220亿,但不难发现,造车是真的“烧钱”!

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曾说“造车没有几千亿投下去,要有所作为是不可能的!”

针对小米造车,也有行业人士表示质疑。

传统汽车制造有不可逾越的技术护城河,比如造车动工前就需要很长周期的前期规划。要有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从方案制定、市场定位、制造流程、成本控制等一系列规划,甚至细化到要选用什么内饰色温、漆面光泽等。

足见跨界造车并不简单,更何况还有前车之鉴苹果和谷歌,苹果的造车计划直接半路夭折,谷歌虽然已经前后投入了数百亿美元,直到今日也未看到有量产计划。

除了这些外,还要做到制造和技术人才培养储备,上述这些仅仅是最初直接要面对的问题,实际上遇到的问题只会更多。如此看来雷军能否啃下这些硬骨头是个未知数。

对此,雷军则表示,对于电动汽车行业来说,虽然小米是新兵,没有任何的经验,“但我们有如饥似渴的学习能力、优秀的工程师,也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资金。”

3

小米汽车还要继续打性价比的杀手锏吗

目前来看,小米依托现有产品优势,足以将包括空调系统、大屏触控、点烟器、扶手箱、充电口、行车记录仪等科技周边产品做好。电池、电机、传动系统这些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应该也不在话下。

但是,低利润策略、依靠销量来带动发展的小米,在这个高科技行业,更多是在用供应链的思维去考虑问题,而缺乏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掌控力。

对于这些,你们以为雷军不知道吗?

不,他当然知道。

但,对小米而言,“小米急需一个新故事”,而造车,远非选择题,更像是必答题。

就像十一年前小米进入智能手机产业时一样,小米只要能造出一款性价比的电动汽车,还是有成功的希望。

对此,多位汽车产业链和智能化人士表示,小米先拿100亿元造车,如果第一波弄得好,市盈率和股价会继续“掏钱”,100亿美元就是它看牌的钱,牌好就有更多筹码。

也就是说,如果小米能复制在手机上的玩法,在供应链上把控成本,针对特定圈层去交付产品,造个10万块钱的车,凭小米的受众未必不能爆一波。

发布会上,小米造车的积累被雷军归纳为四点:1、小米做成功了很多次新品;2、有全球最好的生态;3、有米粉支持;4、有钱且亏得起。

正如《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最后一句,“我们奋力向前,就像逆水行舟,与激流抗争勇进”,这一次,会成就一个了不起的雷斯克吗?一切还未有定数!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