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亏损惊人,业绩暗藏什么玄机?
作为“中国短视频第一股”,快手(1024.HK)变慢手?
如果仅看资本运作,快手IPO全过程可谓相当之快,登陆港股后快速吸金,股价颇有“视频茅台”的架势。
然后,最新披露的业绩,快手却“慢”了一拍!
一直营造着强势PK抖音的品牌形象,但业绩难言对得住股东们。
这引申出一个资本伦理问题:快速在资本市场圈钱,交易所更给予其快速通道纳入指数,股价表现领先业绩兑现,中小股东的利益谁来维护?
业绩有多“慢”
3月23日晚间,港股上市的快手披露2020年业绩,快手经营亏损103.2亿元,经调整亏损79.49亿元。在国际准则下,公司录得净亏损高达1166亿元。
千亿级的亏损数额,极大地让市场震惊了一把。
我们回顾下快手IPO时的火爆情景:
2月5日快手正式登陆港股融资,1月末招股阶段就营造出“僧多粥少”的氛围,比如计划发行3.65亿股,但其中仅有2.5%的股份公开发售,招股首日投资者从券商及银行借出孖展额最少达到2800亿元,相当于公开发售超额认购逾265倍等。
上述超预期的亏损业绩披露后,快手给出的解释为:2020年及2019年的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分别为-1068亿元及-199亿元。这由于公司估值增加所致,属于会计科目层面的一次常规操作。
有一个背景知识:新经济企业在二级市场上市之前,会通过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完成多轮融资,这意味着形成了面向股东的一种借债,可转换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属于会计处理方式。
投资者看到这里,想必非常懵圈,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解释”。
券商道出玄机
专业解释是一码事,股东需要的是业绩,特别是二级市场,这是铁律。
快手年报披露后,各大券商迅速做出解释,言语间将快手的劣势抖了出来。
香港的中资券商招银国际指出,现阶段快手广告加载率、eCPM(每一千次展示可以获得的广告收入)及单用户广告收入远低于抖音水平,体现其广告业务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去年四季度电商GMV(成交总额)同比增314%,带动其他收入同比增8.3倍。该行相信电商业务有望进一步释放TAM潜力,并预计GMV将在2022E财年达到7880亿元。
很明显,快手在多个运营的细节上逊于抖音。
光大证券更指出了快手的另一障碍:2020年直播打赏实现收入332.1亿元,增速5.6%,较2019年大幅放缓,占比连续三年下降,至56.5%。主要系直播打赏行业监管趋严,以及商业化下公域流量运营持续深入,私域流量社交效应下降。
另有一组数据很说明问题:2020年平均月度付费用户为5760万,同比增长17.8%,增速较2019年下滑,已低于平台总体DAU(日活跃用户量)增速。
兴业证券的解读更加犀利:快手用户价值商业化进入快车道,成长性突出,标的稀缺性显著。公司目前处于业务结构调整期,短期第一大收入直播打赏增速放缓影响整体增速,中期广告高增长将成为主要增长驱动力,长期电商货币化提升亦将显著贡献营收。
可以看出,快手的业务模式正在变化,从直播打赏转至广告。但要看到,直播打赏却是短视频平台的核心竞争力,而增速已显著放缓。
PK抖音,差距在哪
我们找到一组第三方数据,可以看看抖音与快手PK战况:
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今年年2月末,日活跃用户数据量对比来看,快手及快手极速版PK抖音及抖音极速版的数据分别为3.71亿和4.21亿。
从上面日活数据来看,快手仍落后于抖音,二者相差5000万。
另有券商给出以下解读:抖音与快手的价值观分别可概括为“精品及媒体化”与“平等及平民化”,算法构建逻辑因而分别倾向于“爆款”和“普惠”;快手与抖音商业变现方式的区别在于,早期的平台调性及社区黏度差异使得两者在商业变现方式上存在明显区别。
未来这场头部竞争差距如何概括呢?
西部证券的预测:预计短视频市场内容生产者的结构介于社交网络和围绕KOL/兴趣的圈层结构之间。我们预计行业不会一家独大,未来市场竞争格局可能在6:3:1至5:4:1之间。抖音和快手仍保持头部地位,微信视频号不可小觑。快手想要缩小和抖音的差距,需要:1)“社区属性”的优势不能丢;2)加强运营;3)加强算法;3)丰富产品矩阵。
在专业机构面前看来,快手仍比抖音“慢”了一拍。
自从2月5日上市以来,快手曾在2月16日创出417.8港元/股的新高,之后跌跌不休,截至3月30日收盘,股价为263.8港元/股,相比前期高点,下跌37%,市值已蒸发6400亿港元。
内容来源:翠鸟资本